早產嬰兒︱兒子極早產兼逢失業 爸爸無悔全職照顧:「小朋友成長要放首位。」

2022-06-17


香港中文大學大腦與認知研究所指,香港每年約有近四千個早產兒誕生。現年十歲的朗森,出生時只有24周零五天,屬於極早產,身體各樣器官尚未發育成熟,肺功能十分虛弱。爸爸Henry因要處理朗森連串手術及突發狀況而經常請假,無奈被公司辭退,頓感徬徨無助,幸而得到協康會協助度過艱難時期。經過多年的治療及訓練,朗森已能追及同齡孩子的進度,可惜兩年多的疫情,令孩子彷彿被奪去正常社交及娛樂。然而Henry反而更珍惜這段長時間留在家的日子,親子關係比以前更融洽。

十號波下的早產兒

朗森現時就讀小學三年級,成績中上。Henry回想兒子出世的危急情況,依然歷歷在目。朗森出世當天正值十號風球韋森特襲港,太太Jazz在懷孕24周零五天時需緊急到醫院分娩,朗森出生時只有1.7磅,「身體小如一個750毫升水樽的長度」,兒子隨即被送到NICU,夫婦連觸碰兒子的機會也沒有。

他們當時對早產毫無認識,腦袋一片空白,朗森情況並不樂觀,存活機會只有一半,但醫生的一句話,成為了二人的強心針,相信心兒子一定會好起來:「爸媽你們有多大信心,孩子的生存希望就有多大。」

朗森出生後第111天,第一次正面拍照。

兒子三度徘徊生死邊緣

朗森在初生嬰兒深切治療部(NICU)度過人生的首128天,三度經歷生死邊緣。Henry指,第一次是兒子出生後的第7至8日,兒子出現爆肺情況,肺部脹大並開始壓住小心臟,醫生要在嬰兒肺部針刺舒壓,令心臟恢復正常心跳。

第二次是朗森出生約60日後,因為肺部非常虛弱,維生指數低,醫生讓他們做好心理準備,或「過不了今晚」,令夫婦徹夜未眠,幸好電話一直沒響起,兒子又捱過一關。

第三次側是出生後70多天,朗森視網膜脫落,如不治療就會失明,然而,只有兩個月大的嬰兒接受全身麻醉的風險非常高,夫婦糾結後仍決定放手一搏,讓兒子接受三小時的激光手術。結果第一次不幸手術失敗,第二次才成功,心情猶如坐過山車般。結果朗森在醫院前後度過了半年時間,出生後176天才出院。

Henry表現,當時因經常要處理兒子連串手術及突發狀況而請假,結果被公司辭退,不過從事建築的他十分豁達:「失去了工作好小事,可以再找過,但小朋友成長要放首位」。

家中常備呼吸機

出院後的考驗並未停止,因為朗森肺部功能仍然弱,需要依靠呼吸機輔助呼吸,吃一瓶奶往往要用上幾小時,照顧上很吃力。Henry指兒子出院後第一年,除了覆診外未試過帶他上街,常處於戒備狀態,深怕朗森受感染。

早產兒的發展或比他人縵慢,幸在住院期間,醫務社工向Henry介紹協康會的早期教育及訓練,並於中心內接受協康會的專職治療(言語治療、職業治療、物理治療)。朗森在三歲多時,終於能說出較完整句子,四歲多能不用輔助下走樓梯。雖然發展較別人緩慢,但Henry深明小朋友健康和快樂最重要。

朗森就讀N班時的圖片

成義工支援同路人

在第五波疫情下,朗森成為家中第一個感染新冠肺炎的成員,後來連Henry和Jazz也先後確診,只有姐姐樂心未染疫。由於朗森的肺功能先天較弱,夫婦倆非常擔心他有嚴重併發症,幸而只高燒兩三日便康復。

疫情下的小孩沒有了正常校園生活及社交,朗森升小後,甚少機會跟同學互動及參加興趣班,他們一家便每天在家自製快樂。Henry更善用在家的日子,成為協康會「賽馬會社工創新力量:早產嬰家長支援計劃」的義工,冀以過來人經歷支援同路人,疫情期間,以線上方式與其他家長進行交流及分享。

送給爸爸的父親節卡

全港首個早產嬰家長支援服務

康會署理區域經理卓冰峰指,早產嬰出生的首三個月是家長最迷惘無助的階段,以往坊間的服務較多是針對照顧早產嬰兒的訓練,卻未能及時為這群家長提供情緒支援,「男士一向較內歛,即使很擔心都會埋藏在心裏,建議新手爸爸可主動成為太太情感上的支援,陪太太們度過產後可能出現各種情緒及身體不穩狀況的困難時刻。」

他續指,協康會「賽馬會社工創新力量:早產嬰家長支援計劃」正填補這方面的服務空缺,由孩子出生一刻為父母提供早產嬰關懷包、情緒輔導等服務,計劃開展至今已支援超過二百多個家庭。

資料來源:協康會

 

其他閱讀:

人物專訪︱80後 全職爸爸 Derek:「是我帶他來到這世界,我有責任去教養他。」

為母則強︱照顧4名ADHD孩子 挑戰媽媽極限 「先要改變自己!」

熱門文章

工人姐姐去年因結婚辭職 小朋友不捨 港媽趁聖誕出錢邀請回港過節|分享10個融洽相處之道
12-31
暖心故事 | 罹癌男子忍痛將愛犬 送養 750天後主人康復 人犬團圓惹淚崩
12-27
名人專訪|谷祖琳 從逆境中悟出人生哲學: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課題 讓女兒做自己
12-07
西九龍公路3死車禍|死者親屬傷心認屍 同車魂斷33歲乘客結婚2日 妻子哭崩
01-02
家居安全 | 保溫杯 變「炸彈」!男童倒滾水搖晃數秒後突炸開 裝5種食物需當心
01-02

人物專訪| 血癌 男孩入讀醫院學校 學會接受生命的變化 未來盼做數學老師燃亮他人
2024-12-21
從舞台到杏壇: 陳伊玟 的「全人教育」樂章 | 浪遊家庭大歷奇
2024-11-28
人物專訪|快樂童年治癒人生 攝影師 劉翁 :「我就係孩子們最好玩嘅玩具!」
2024-11-11
人物專訪|15歲少年創運動義教平台 將運動樂趣帶給弱勢兒童 成首屆救助兒童獎青年獎得主
2024-11-06
人物專訪|7歲男童藉 足球 克服害羞 爸爸學習正向管教踢出父子情
2024-10-18
祝福,由麥鳳璋校長的名字開始|湯圓
2024-10-08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