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熱話|復和|詹漢銘校長
2022-06-09
早前有家長關心我,問我:「校長這兩年多見到你好像憔悴了,是否壓力太大?要找人傾訴下,不要自己一個人「死頂」呀!」我聽到後,一方面多謝這位家長的關心,另一方面也在問自己,這兩年多的時間,自己是否真的憔悴了,是否真的精神差了。自問自答後,當然壓力是在所難免,但我發覺最主要原因是我擔心我們生活的這個地方是否會一直沉淪下去,沒法重回往昔。我們的社會經歷了一段動盪不安後,是否有能力回復往昔的和諧,使生活在這小島上的人能安居?雖然我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小學校長,但對於生於斯長於斯的地方,我有著濃厚的感情,不希望這地方一蹶不振。
面對挑戰或困境,我們選擇轉身離開,還是迎難而上,是不同的道路,是個人的決定,無分對與錯。當我們選擇仍然留有這地方,便需思考出路在那裡,怎樣才能解決當前面對的困難。過去一段動盪不安的日子裡,不少人經常掛在嘴邊的是「顏色」,是「真」還是「假」;到今天,有部分人仍是在此胡同中轉,這只會是轉入一個死胡同,無法走出來。我們要向前行,便需把這些放低,把過往的一些事忘記,特別是一些會引發無止境爭論的議題。選擇留在這小島上的,必然希望她能一如往昔,讓生活在此的人感到幸福,感到自豪。要擁有這些,不是持續的內耗就能帶給我們的,應是相互合作,放開成見,為整體市民的幸福而努力奮鬥。
小時候,我最開心的其中一個時間是與鄰居們一齊清洗公共走廊。望著大人們齊心合力把居住環境打掃得乾乾淨淨,鄰居們不分彼此,為大眾出力,縱使生活不是小康,但大家過得安心,日子過得快樂。這無疑是小事,但正是這些一點一滴的小事,聚沙成塔,讓我們在小小的心靈裡感到幸福快樂,感到每一天也是陽光燦爛。到今天,這些場景還會出現嗎?社會上的不同人能否彼此出力,把香港打理得井井有條,回復往昔光景?離去的有他們的選擇,留下的必須思考如何「復和」,只有摒棄成見,才能看見曙光,只有想著各人的好,我們才能踏出一步,為恢復而努力。
「復和」是不易的,特別是經歷了一段難以忘懷的痛,但正因如此,我們更應找尋出路,給在此安身立命的人一個安穩而快樂的家。每一個人,也是這機械的齒輪,如何讓這機械順利運行,是靠無數的齒輪組合運作起來,組合與組合之間合作無間,互相發揮作用,機械便會順利運作。所以身為小齒輪的我們要彼此合作,讓這機械持久順暢的運行下去。
作者:詹漢銘校長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