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睡眠︱疫情下兒童入睡困難點算好?養成睡前習慣助入眠

2022-05-12


自2019年起,新冠疫情肆虐全球,時有起伏。香港第五波疫情至今,累計陽性個案逾百萬宗,9000多人離世。疫情下,家長既要為口奔馳,又要為保護家人作防疫措施,亦需要處理孩子暫停面授課堂期間的學習及外出的限制等,難免感到抗疫疲勞及身心受壓。孩子們亦因為要面對疫情停課帶來的轉變,令身心靈受到不少衝擊。較早前亦因確診數字高企,社區戶外設施及場所均須關閉,使孩子們出外活動及社交聚會次數減少,令他們精神和體力都消耗不足,以致難以 入睡 ,甚至出現失眠症狀。

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醫學院曾為502名兒童(中位數歲數為9歲)進行了長達為期15年研究及分析,其於今年3月在兒科期刊發表的研究結果指出,所有研究對象每日平均的睡眠時間只有7.1小時,兒童期的失眠症狀可能會持續很長時間。在有失眠症狀的兒童中,43%的兒童在成年後仍會出現失眠症狀,而20%的兒童會惡化為成人失眠症。睡眠時間短及有失眠症狀的兒童,在成年後,其情況惡化為成人失眠的可能性比起一般人高出2.6倍。

小學生一般需要睡至少9至10小時,但現時一般只睡7小時,甚至更少,再加上疫情的影響,小學生難以入睡,出現失眠的情況可能會更加嚴重。因此,建議父母要正視子女的睡眠習慣,如果子女出現難以入睡或失眠的情況,必須及早適當地處理,防止發展成終身失眠問題。

 

unsplash圖片

就處理小學生難以入睡或失眠的情況有以下分享:

注意睡眠衛生

與孩子共同商討,齊定立規律睡眠

家長需根據每個孩子的需要,與孩子共同商討及定立固定的就寢和起床時間,讓孩子知道父母對他們的關心與尊重,使孩子合作。由於疫情的影響,孩子的上課時間會因應防疫措施而有所改變, 而孩子的起床時間主要受學校上課時間影響,因此,家長必須與孩子溝通,並協議出適當的調整,確保每晚都能獲得充足的睡眠。 

養成睡前習慣,持之以恆

除了睡房的光線、溫度及環境要讓孩子感覺放鬆及舒適之外,透過與孩子攜手設立固定的睡前習慣, 使孩子身心習慣適應逐步準備上床睡覺的訊息。睡前習慣應該在孩子每晚關燈睡覺之前的30至45分鐘開始,每晚以不變的次序進行一些輕鬆的活動,讓孩子以輕鬆的心情準備睡覺。當活動完成後,告訴孩子活動完畢及應該去睡覺了,並與孩子互說晚安。久而久之,當孩子養成習慣後,每晚重複地順次序進行相同的活動,身心便會接受是時候該睡覺了的訊息,使他們容易入睡。

unsplash圖片。

免傷和氣,失感情

如果孩子已經在床上20分鐘都沒有睡意及無法入睡,家長不應強逼孩子在床上呆等入睡,更不應責怪孩子及認為他們在搗蛋。這樣會產生反效果,除了會與孩子產生誤會及磨擦,影響雙方之間的關係,亦令孩子對睡眠產生壓力。家長應讓孩子離開睡床,與他進行一些睡前習慣的輕鬆活動。家長切記應讓孩子有睡意時才上床去睡覺,若沒有睡意便不宜躺在床上。就算孩子半夜醒來,15分鐘後仍然無法再睡,輾轉反側,便要離開睡床或睡房,作一些輕鬆的活動。原因是要令身體意識到睡床只作睡覺之用,慢慢建立躺在床上便應入睡的習慣。

釋除疑慮 化解心事

疫情每日變幻莫測,媒體時刻分秒報導即時新聞。孩子每天可能經不同渠道接收到很多有關疫情的不同資訊,心裏可能存起了很多疑慮及恐慌,以致不能入睡。家長亦應多與孩子講解疫情,給予他們正確的資訊,釋除其心中因接收了錯誤訊息或錯誤理解而出現的疑慮及恐慌,教導他們以正確的方法及樂觀積極的態度去面對疫情。另外,家長亦應該每天多與孩子溝通談心,看看孩子是否有什麼心事,繼而影響到睡眠。當孩子出現入睡困難或失眠的情況時,家長一定要注意瞭解,孩子是否在情緒上出現異常,並及時進行開解,改善他們的情況。如果問題嚴重,家長便應帶孩子盡快求醫。

家,應是孩子的庇護所,遇到任何困難,家長都應願意與孩子共同面對及一起努力解決。讓孩子知道父母就是他們最大的支柱,教導他們積極勇敢面對困難,不退縮,才能獲得美好精彩的人生!孩子若能有此安全感及正面的態度面對生命,相信每晚也能睡得安好。新冠疫情是一場持久戰,身為家長的我們要堅毅不屈,同心抗疫,以作身教。趁疫情稍緩和穩定的時候,家長可帶孩子多作戶外活動及運動,讓雙方的身心靈也充一充電!祝願大家有健康的身心靈,喜樂平安!

香港都會大學護理及健康學院高級講師陳韻怡

作者:香港都會大學護理及健康學院高級講師陳韻怡

頭條日報授權轉載

【健康睡眠】小朋友夜瞓唔願瞓難入睡 6大天然方法助幼兒更易入眠

 

熱門文章

12歲女童為提神 一日至少飲3杯 咖啡 致中度貧血 4類人不宜盲目飲用咖啡
11-02
全家確診 糖尿病 醫生揭三餐必加1物惹禍:發病率100%
09-26
48歲兩孩媽媽罹患3期 乳癌 5年存活率僅10% 醫生教吃2食物至今3年半無復發
11-06
中環歐陸貿易中心工業意外 18歲VTC學徒墮扶手電梯槽底 困1小時不治
11-22
母子越過路軌回家見列車駛近 媽媽推開兒子保他一命 自己卻遭猛撞拖行20米亡
11-22

食物營養|營養師+中醫師教你識破 蜜糖 潤燥禁忌 推介2款解秋燥小食
2024-11-23
皮膚炎|皮膚軟組織發炎真的要做手術?一方法判斷是否需要手術 治療5個正確程序︳親子健康
2024-11-22
南韓「 百日咳 」病例激增100倍 首現死亡個案 1個多月大嬰兒染病亡︱附傳播途徑+治理及預防方法
2024-11-14
食物安全|爸媽要留心!5種食品避免 微波爐 再加熱 嚴重或會誘發癌症
2024-11-13
醫療支援 | 調查:已婚港人需經濟支援上、中、下三代的日常生活或醫療開支 生活負擔沉重 56%復康港人因長期病歷致保障缺口
2024-11-12
寄生蟲 | 2歲男童腸內藏百條 蛔蟲 「休克險死」!醫生:因吃飯「2惡習」造成
2024-11-11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