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讀國際學校攻略︳注意非英語學生的5大難處
2022-05-11
愈來愈多家長讓子女進國際學校,享受活潑多元的國際課程,同時希望學好英語,有利將來海外升學發展。但原來受到語言限制,「以英語為第二語言」的小朋友入讀國際學校後,英文、學術的學習有機會遇上5大困難。家長選擇國際學校時,必須留意學校是否能針對相關問題,作出支援。
1. 學術英語能力較弱
香港小朋友一般學術基礎不錯,英語能力亦有一定程度,能進行簡單日常溝通,然而進入國際學校,全部知識都換成英文教授,各科都有大量平日不常見的學術單詞,需要重新學習。許多學校缺乏「學術英語」的相關支援,小朋友必然感到吃力,對英語運用的信心亦會受打擊,不論英文科或其他術科的學習進度都會被拖慢。況且,國際學校多以學生課堂表現及簡報作成績評估,本地學生或因學術英語能力不足而較「蝕底」。
2. 怯於開口參與討論
小朋友習慣傳統學校「坐定定聽老師說」的學習模式,不慣於在課堂表達自己,轉讀國際學校後,教學模式改變,老師扮演「引導者」角色,小朋友要更多參與討論及分享,本來已不容易;加上一下子換成全英語環境,身邊同學又來自不同文化背景,或令小朋友更開怕開口說話,有可能會經歷數週甚至數月的「靜默期」,英語能力自然難以達到預期進步。
3. 課程系統難兼顧不程度學生
大部分國際學校的課程設計,都傾向「主題式教學」,尤其是英文科的課堂,不會按學習重點去劃分,課程系統與一般傳統學校不同。對於本身並非以英語為第一語言的學生,或較難循序漸進掌握語文知識,難以投入英文課堂的主題學習。事實上,每個學生發展速度不同,入學時學校應先評估學生語文能力,為他們提供適當的支援及制定個性化語言目標,在教學上亦需兼顧差異。
4. 缺乏英語語法基礎
毋可置疑,小朋友適應及學習能力高,進入全英語環境後,口語及聽力較容易有進步,也許不難做到流暢對話,但做功課、考試卻會「見真章」,皆因欠缺英語語法基礎,下筆答題目、寫作自然有難度。而愈高年級,答題內容愈長,愈要求學生掌握紥實的語法根基。因此,學校的英語支援,對「非以英語為第一語言」學生的學業表現及成績有直接影響。
5. 未掌握英語學習技能
除基本讀寫能力,學生還要有三大英語學習技能,才能適應國際學校的學習。首先,學生經常要閱讀指定書目,然後在課堂討論,若欠缺快速閱讀英文的能力,便難以投入學習過程;第二,國際學校課程著重啟發性,學生要有足夠英語理解力,才能抓緊課堂的教學重點;第三,抓住學習重點後,學生,不僅要邏輯分析力去總結所學,更要有語言表達力去歸納與報告,才令整個學習過程更完整。學校既要幫助學生建立以上三大能力,同時必須在學術課程設計上顧及不同學生需要,例如將任務分成更易於管理的步驟,適時提供支援,並且將「批判性思維練習」融入英文科課堂中,令學生習慣以英語思考。
香港美國學校 為「英語為第二語言」提供有力支援
知道入讀國際學校可能會面對的語言困難,家長為小朋友選校時,更加要留意學校這方面的針對性安排。香港美國學校(ASHK)一直致力支援EAL(English as an Additional Language, 英語為第二語言)學生,會為每位學生進行評估,了解學生能力,製定個人化語言學習目標,助學生成功地掌握英語,同時達到核心科目課程要求。ASHK 有提供兩種英語學習課程:基礎英語課程 (FEP) 與主流EAL課程。
基礎英語課程 (Foundational English Program, FEP)是學校在下學年(2022/23)全新推出的課程,以為二至五年級學生而設並採用小班教學模式,密集式培訓學生的基礎英語能力,例如識字、拼音及基本閱讀與寫作培訓,助學生打好英語根基,消除以英語為主要學習語言的障礙。
而在主流EAL課程中,老師會針對學生的個別需求提供兩種支援模式,即「課堂內」(Push-in)和「課堂外」(Pull-out)。「課堂內」支援是指EAL老師會進入課室中,與學生一起參與討論、完成課堂中的任務。而「課堂外」支援則用於一些英語能力仍在建立初期的學生,他們會在特定時間被邀請離開課堂,到EAL課室進行個別或小組形式的基礎英語學習,包括英文書導讀、拼音學習及詞彙建立等,務求全方位支持學生提升英語能力。
如想進一步了解ASHK的EAL課程,並了解子女的英語水平,可立即登記參加英語水平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