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想teen開|行動不便的日子

2022-04-29


我最近右膝蓋因為半月板受傷,要接受修補手術。我本身都能忍受痛楚,不過最大問題是要適應其後六個星期,右腳不能碰地,需要用枴杖行路。原來我發現自己在家根本坐不定,平均十分鐘看一下手機,一會兒坐坐這邊,一會兒轉到那邊,因為每次動身都要用枴杖,我才意識到自己的「周身郁」。平時的我,基本上因為工作關係,沒有機會留意自己。

我為何會這樣子?這究竟是一個怎樣的狀態?我不可說自己不開心,因為難得可以休息一下,家中還有有如親人的「姐姐」,但心中好像有點納悶。明白了,原來這就是「萎謝」(languishing),它既不是抑鬱焦慮,也不是怠倦(burnout),它描述一種缺乏動機、懶洋洋的狀態。在這狀態下,人就會不經意地把光陰輾碎在無聊散漫(confetti)中,把意義和精力都散失掉。

我靜了下來,回想一下,起碼我能體會到生活上的languishing和confetti究竟是那樣的一回事。知道後,有甚麼解決方法嗎?原來就是讓自己進入心流(flow)的狀態。心流的先設條件,就是有一種駕馭感和靜定。有一陣子,我很喜歡作乾花書籤,看到自己的選材和構圖愈來愈有進步,感到非常愜意。

不過真正令我經常進入心流狀態,卻是我寫《一個姜糖心理醫生的告白》那書,有一剎那,我感到自己不是在寫姜濤,而是在寫自己。我看到報道說近七成人在疫症下有情緒困擾,比其他亞洲地方高,不過這也是意料之中。我感到抗逆的方法之一,就是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可以駕馭、能產生「心流」的事情上,寫作也是我產生「心流」的活動項目之一。

對年輕人來說,減少屏幕時間確實有助提升專注,有了專注力才可以有創意和心流,才可以經歷既有挑戰性但又有滿足感的狀態。對所有人來說,經常上網追看新聞報道,可以是一種confetti,習慣性的confetti令人產生習得的無助(learned helplessness)、無聊、無奈感,這就形成了生活的萎頓,怎可能對情緒沒有負面影響?

電郵:[email protected]

作者: 苗延琼
私人執業精神科專科醫生,育有兩子。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2022年4月28教育版專欄「親子同路」。

星島網授權轉載

Cover photo taken by Christian Erfurt from Unsplash 

其他閱讀:

複利效果 | 苗延琼

情緒困擾| 極度情緒化的阿May(一)| 苗延琼

 

熱門文章

日本流感 「特別毒」? 前台大醫師剖析致死原因 公開7件必帶遊日防疫物品
02-04
食物營養|醫生分享抗流感食材:每日100克 連續進食10日免疫力大增20倍!
01-05
媽媽想面色紅潤有光澤 少做8件事 中醫:成日躁底易傷心影響面色 推介2款簡易護心茶|親子健康
01-22
男童 連鎖壽司店 舔公共食具 店方發聲明譴責:採法律手段處理
02-05
姑侄 八仙嶺 行山失聯獲救 6歲童現低溫症徵狀 直升機送院治理
02-05

HPV疫苗︱66%中學參與補種 有學生憂不良反應拒打 衞生署延報名死線
2025-02-05
坐姿不佳 骨骼錯位 易拖垮孩子未來|吳錞銦
2025-02-05
上學日用品要留心!專家逐一破解塑化劑/皮膚過敏陷阱 4招減少攝取量
2025-02-05
女性健康 | 女性 偏頭痛 發生率是男性3倍 中醫示警:調理體質是關鍵 教擺脫止痛藥依賴
2025-02-05
日本流感 「特別毒」? 前台大醫師剖析致死原因 公開7件必帶遊日防疫物品
2025-02-04
春季流感|年節過後易感冒?假期後作息亂、暴飲暴食致免疫力下降 醫生:3大建議增強免疫力
2025-02-04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