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學教育| 英華書院 插班學額難料 收生重表達能力

2022-04-22


近年在移民潮影響下,部分直資中學的退學人數增加,或成為插班的好時機。 英華書院 校長陳狄安透露,該校剛於本月初開始招收插班生,早前在未開始公開招募下,上學期至今已接獲四十多個不同級別的插班申請。教育局2020/21年度《學生人數統計報告書》顯示,截至2020年10月,全港一年內共流失約15,000名中小學生,身兼香港直接資助學校議會主席的陳狄安認為,主因為學生到海外升學及舉家移民,並令更多留港的本地家長考慮為子女轉校插班,出現「音樂椅效應」。

除了學術成績,英華書院亦注重學生在音樂、體育及藝術等方面的發展。

創校逾百年的英華書院為著名直資男校,校長陳狄安指學校於四月初起公開招收中二至中五插班生,對於在其他日子申請插班的學生,則會視乎學額情況作安排。

預計退學潮持續

英華書院往年的插班申請數字平穩,陳狄安表示由於今年剛開始招收插班生,暫未有確切數據可以提供,但在上學期已收到四十多個插班申請。「很多家長會替未能於中一入學的子女,在中二、三繼續向我校申請插班。」談及插班生人數,他稱數字上落很大,要視乎實際情況,每年約取錄十多人,「有些學生申請插班,最後卻決定移民;也有些學生因為(新冠)疫情滯留在不同地方,未能回港插班。」他續說,目前未知學校可提供的插班名額,特別本學期因「特別假期」延至八月才結束,故難以估算空缺。

陳狄安指學生的退學原因大致可分為四類,包括舉家移民、海外升學、轉讀國際學校或其他直資學校。據他分析,本地學校面對的退學潮或將加劇,原因是目前全球處理新冠疫情的方式與過去兩年不同,各地逐步解除入境限制。他解釋:「之前部分國家採取封閉政策,現在有不少國家(重新)開關,例如澳洲在今年初開始,容許非澳洲籍者到當地讀書或工作,吸引有興趣到澳紐升學的學生,對他們來說(開關後到當地)升學相對容易。」他認為近幾年不同國家修訂移民政策,亦加劇香港流失學生,故各校的插班學額仍呈上升趨勢,「現在學生流失率相信仍未見頂,因為各國移民政策及通關的情況也是剛剛開始,預計陸續將有更多學生及家庭離開香港。」

陳狄安建議插班申請者花時間了解英華書院的背景及歷史,對其日後入讀該校也有幫助。

面試討論時事

英華書院對於插班生的學術成績有一定要求,陳狄安稱申請學生的核心科目須達B級(乙級)或以上,或按照原校成績表的計分方法獲等同B級的成績。此外,操行需達B+或以上,該校又會留意學生的特殊技能。他補充,當申請者符合上述要求,也要視乎其申請級別有沒有剩餘學位,才可獲安排面試。「因為高年級(學生)申請插班,他們選擇的選修科目可能已經滿額,學校便未能安排面試。」

面試由最少兩名老師以粵語及英語面見學生,筆試則由老師決定是否需要。「對談中,可能圍繞時事及學術問題作討論,當然亦要了解學生的背景。」陳狄安舉例稱,老師有機會問及學生在疫情期間,如何應付上課及學習方面的問題,或如何幫助自己面對疫情下的學習模式等。他強調:「(學生)要有基本的溝通能力,同時老師會觀察他們對某些事情的認知及態度。」

英華書院在新冠疫情前經常舉辦各種活動,圖為學生與外籍老師慶祝德國啤酒節。

盡量安排實體面見

鑑於新冠疫情持續,陳狄安不排除插班面試將採用視像方式,惟希望可盡量與申請學生面對面交流。「如果開始恢復面授課堂,基本上(面試)仍會以實體面見為首選,不用受到網絡的限制。」他認為實體面見更有助了解學生,亦方便學生向老師展示學術或美術作品。他補充,學校不設家長面試,但在面見學生的過程中,有機會邀請家長與老師傾談。「希望家長出席,有需要時老師會向家長了解學生平時的生活狀況,以輕鬆傾談為主,沒有既定問題,也不是『計分位』。」

學校期望每名學生均有機會發揮天賦,並鼓勵他們參加不同比賽。圖為EIE機械人中學生挑戰賽。

以比賽推動資優教育

英華書院自2004年開始推動資優教育,資優教育負責老師陳汝堅指出,英華書院的資優教育分為兩類,一是傳統的拔尖(pullout)課程,校方邀請於各科具一定能力的學生接受測試,再參加培訓班及相關比賽,例如奧數或語文資優訓練等。

他指另一種資優教育是讓全校學生有均等機會發揮天賦,包括參與課程、比賽或活動等,不作篩選。「我們會在每年年初通知學生全年各個月份有甚麼活動及比賽,(當中)大部分適合全校學生參與,他們可自行考慮參與(哪些)訓練及比賽。真正的資優不一定是看成績,而是學生在某個範疇具天賦,再針對培養。」陳汝堅認為,以前的比賽多屬知識型,現時的比賽則注重共通能力和解難能力,沒有單一公式及答案。他續說,訓練會因應比賽主題調整,同時鍛煉學生的表達技巧,而在學生預備比賽期間,老師會不斷發問,激發他們的思維。

三名中五學生去年參加國際的學界人工智能比賽,成為全球十支優勝隊伍之一。

多元STEM發展

STEM(科學、科技、工程及數學)教育亦是英華書院近年致力發展的方向,並藉着比賽同時推動STEM及資優教育。在陳汝堅與負責STEM的老師黃健成及林錫忠指導下,去年該校三名中五學生組隊參加由微軟(Microsoft)舉辦、為全球十三至十八歲學生而設的潛能創意青少年盃「AI for Good Challenge」比賽,主題是透過人工智能(AI)回饋社會,最後他們在全球逾三千個團隊中脫穎而出,晉身前十名。

陳汝堅憶述,在參賽過程中,老師與學生透過網上會議溝通及訓練,「對於這類比賽,大家(通常)着眼於人工智能上,但我們也會與學生一起探討人工智能可應用於哪種範疇,或尋找新的突破。」他說學生留意到中醫現代化的現象,並希望以人工智能進一步改良應診方式。經研究及分析後,學生認為中醫「望、聞、問、切」中的「問」及「切」均可借助科技,例如利用大數據及人工智能建立ChatBot(聊天機械人)協助問診、用智能手錶配合大數據及人工智能找出脈象,對部分輕症患者或初步診斷有很大幫助。三名老師均表示,學生參加這些比賽時,既要製作比賽原型並測試其論點,還要講解構思及回應提問,皆是在課堂以外學習的知識和技能。

此外,該校在去年十月舉辦「MEV機動電能車」體驗日,在校內設置機動電能車,學生可坐在駕駛座椅上遙距控制電動車,令他們深入理解如何組裝、編程及設置有關器材,透過實際體驗增加對創意科技的認知。

於2020年初,部分學生到訪以色列參觀當地的初創企業(startup),也是關於STEM的交流團。

海外展覽 擴闊國際視野

英華書院一直鼓勵學生參與各類交流,包括到海外考察。陳汝堅稱在新冠疫情爆發前,他與十多名學生一同到英國參加The Bett Show(British Educational Training and Technology Show,英國教育培訓及科技展覽)。「學生需要利用科技解決由他們發現或發掘的問題,然後製作相關原型,經挑選後才可代表學校把作品帶到會場展示。」他表示,學生須在展覽場地向來自世界各地的人講解作品的設計理念、運作原理等,會被問及不同問題,過程中他們學懂的不只是科技知識,更重要是學會「主動」、「表達」、「溝通」、「協作」、「解難」及「禮貌」等素養。

撰文:黃正怡 

圖片:受訪者提供

親子王授權轉載

其他閱讀:

升中|解構上車英中 風采中學 (教育評議會主辦) 跨學科打造英語氛圍

香港華仁|「燈塔計畫」助學生 提升海外 頂尖大學 取錄機會

熱門文章

升中派位|35英中接受「叩門」 留意新安排5校不可「叩」 即了解申請程序/面試/筆試
07-03
IAL │為何愈來愈多香港學校開辦 IAL 課程? 是否比 DSE 和 GCE A-Level 更輕鬆?
07-03
國際學校|最新國際幼稚園學費+入學年齡一覽
01-21
粉嶺公屋鐵閘疑有「 踩線 」記號 街坊驚驚:我家門都有「C」字
01-20
前TVB移英男星 林子博 15歲仔外表變化大現麻甩味?
01-06

馬鞍山崇真中學 | DREAM BIG, ACT NOW!! 校園大改造 融合6C教育 為學生 「築夢」
2024-11-25
小學副校分享長假期溫書玩樂策略 幫初小子女溫習/訂立時間表貼士
2024-12-20
耀中國際學校 | 開放日展現教學成果 在社區實踐中培育優良品格
2024-12-19
東華三院邱子田紀念中學 拯救4隻貓BB 建 貓Café 冀讓學生互動 體驗生命教育
2024-12-17
順德聯誼總會梁潔華小學 | 來自屋邨的小學 管弦樂團 努力23年匯演奪金|梁永樂
2024-12-14
基督教中國佈道會聖道迦南書院 多元文化語言學習環境 鼓勵學生STEP UP發光發亮
2024-12-06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