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當不上矽谷最高層的原因竟然係…|黃秉華
2022-04-15

有一個數字值得我們反思。《財富》世界500大頂尖企業中,30%由印度人擔任CEO,中國人很少很少。有印度企業家稱︰「中國人擅長完成任務,但不像我們印度人能言善辯,中國人比較羞於表達意見,考慮問題時要達到百分百的程度才會開口,不過,忽略了西方的進取表現態度,就是當你有想法時便要提出,然後在互相討論、辯論過程中,使之逐步完善,而不是坐在旁邊一言不發。」
一位香港出生的美國工程師曾分析這方面的問題,他指出,最初在美國科技公司工作時,自問工程項目處理得不錯,可以有多次提升機會下,還是輸給其他同事,於是請教他的美國上司,論技術、論項目成績無一不是同輩中最好。他究然那方面不如人?「你工作表現很好,可是你沒有了解這裡的企業文化,你一直把自己當作技術工程人員,你參與討論時太過珍惜羽毛,別人都擅長把想像方案、創意見解提出來,甚至在討論過程中帶領節奏,他們不只是侃侃而談而已,而是表現出一種領導才能,所以可以晉升高位。」
這位香港工程師回顧自己是太過保守和被動,因為在香港中小學的教育方式都是沉默是金,除非很有把握才發言,再者,初到美國生活,英語也不是太過流利,所以更加不想爭先發言,當他了解問題所在之後,花了半年時間苦工在練習英語之上,同時開始站出來發表意見,很快便令高層對他刮目相看,經過一後時間,他當上了矽谷一間知名科企的CEO,後來更在不同的大公司當上領導職位。
我跟新加報公司的科技界朋友開過會,其中印度裔人士的確是群眾中最敢發言的,他們英語有濃厚的口音,可是十分流利,我想起香港家長太過重視什麼牛津腔、劍橋腔,在國際場合那有這回事?你以自己在上演莎劇嗎?
STEM教育很重視項目完成之後的公開演示,以及接受台下觀眾的質詢,這是很好的磨練機會,我認為大家要更加開放一點,敢說、多說,自然就會流利,同時你也表現得更突出。
作者:黃秉華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