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婦抗疫大忌|容易忽略口腔衞生 易有牙周病可致早產

2022-03-31


懷孕碰上疫情嚴峻,當然防疫要緊,然而孕婦易因飲食習慣、荷爾蒙等改變,出現蛀牙、牙周病等常被忽略的 口腔衞生 問題,情況嚴重更有機會影響胎兒發展,甚至可能會早產。今期牙醫為大家拆解,懷孕期間常見的口腔問題、對孕婦及胎兒造成的影響,以及維持口腔衞生的注意事項。

較常見出現牙患

孕婦在生活習慣及身體狀態變化下,相對容易出現蛀牙及牙周病等問題。

養和醫院牙周治療科專科醫生謝達柱醫生說:「不少孕婦在懷孕期間,其飲食習慣可能有改變,變得嗜甜或嗜酸,加上懷孕初期容易出現孕吐等妊娠不適,胃酸容易殘留在孕婦口腔,因而令其口腔環境的酸性提高,增加蛀牙風險。此外,懷孕期間因為雌激素等荷爾蒙分泌改變,會影響其免疫系統,期間孕婦會較容易患上牙齦炎、牙周病等。有研究發現,約百分之三十孕婦患有牙周病,美國的統計指出,百分之六十至七十五的孕婦患有妊娠期牙齦炎,即早期牙周病。」

注意治療合適階段

懷孕期大致可分為三個「三月期」(Trimester),孕婦需要注意有部分「三月期」並不適合進行牙科治療。謝醫生說:「在懷孕期間,一般情況下都適合接受臨牀口腔檢查及洗牙,這些簡單的療程不會對孕婦和胎兒構成危險。至於如補牙、杜牙根等較為複雜的療程,一般建議在懷孕的第二個『三月期』,即第十四周至二十六周進行。因為在懷孕的首十三周(第一個『三月期』),屬於胎兒成長的關鍵時期,大部分主要器官都會在此階段發育,如果進行複雜口腔療程,甚至安排X光檢查,可能有機會影響正處於發育階段的胎兒,所以即使牙醫在孕期的第一個『三月期』發現有牙患需要處理,都會建議孕婦留待於第二個『三月期』才處理。」

至於在懷孕的最後「三月期」,即第二十七至四十周,同樣不適宜進行複雜的口腔療程。他解釋,病人需要以躺臥姿勢接受口腔療程,屆時孕婦的子宮因為已變大,容易擠壓着大動脈與靜脈,影響血液循環及血液含氧量,有機會令孕婦在接受治療時出現暈眩等不適,因此此階段只適合進行部分簡單、可在短時間內完成的檢查,有需要可待生產後再處理牙患。

或影響胎兒發展

懷孕期間一旦因口腔衞生欠佳而出現牙周病、蛀牙等牙患,或會影響腹中胎兒健康,即使出生後亦有機會影響嬰兒的發展。

謝醫生說:「牙周病是發炎的病症,身體任何一個部分出現發炎問題,對全身都可能造成影響,因此亦會對腹中胎兒造成不良影響。有研究發現,在部分患有牙周病的孕婦羊水中,發現IL-6、IL-8、PGE2等顯示身體有發炎的炎症標誌物(Inflammatory Markers),發炎可能會導致嬰兒早產、出生時體重過輕等問題,對於孕婦本身而言,牙周病有機會令她們出現高血壓、糖尿病、全身腫脹、腎臟問題等,嚴重更可能引致妊娠毒血症。轉糖鏈球菌屬於引致蛀牙的主要細菌,一旦孕婦有蛀牙,反映口腔中的轉糖鏈球菌含量相對高。嬰兒出生後,當母親與嬰兒有餵食、親吻等互動時,有機會將口腔中的轉糖鏈球菌經口水傳染予嬰兒,該菌會在嬰兒口腔中繁殖,增加嬰兒未來蛀牙的風險。」

計畫懷孕前早處理

孕婦在懷孕前已養成定期接受牙科檢查的習慣,及早發現並處理口腔問題,有助維持她們在懷孕期間的口腔衞生。

謝醫生說:「女士最好在計畫懷孕前及早接受一次詳細的牙科檢查,盡快處理並治療,減低因懷孕關係而未能處理口腔問題的機會,懷孕後亦需要按牙醫建議繼續定期檢查。另外,孕婦在懷孕期間可能會變得嗜甜或嗜酸,惟進食過多甜、酸味食物會增加蛀牙風險,因此在選購食物時,應留意包裝上的營養標籤,選擇一些糖分較低的食物,減低蛀牙風險。」在懷孕初期,孕吐的情況可能會較頻密,謝醫生提醒,孕吐後最好使用以梳打粉開水或含氟化物的漱口水來漱口,以免胃酸殘留口腔,有助減低蛀牙風險。

養和醫院牙周治療科專科醫生謝達柱醫生

星島日報授權轉載
其他閱讀:

【大肚唔睇得牙醫?】孕婦牙患高危 宜及早正視

熱門文章

2024 聖誕禮物|美國兒科急症醫生分享 聖誕不應該給孩子送這5類禮物
12-13
媽媽分享︳勿嫌產後肥胖不影相 沒有與BB合照 待BB長大後後悔莫及
12-20
媽媽分享|緊急開刀 剖腹產 留下醜陋不對稱疤痕 看到BB頓悟:這是媽媽英勇勳章
12-14
陳彥行喊到眼腫淚別亡父 趴棺木前望父親遺體最後一面 怕觸景傷情避看電影《破‧地獄》
12-20
雙胞胎 姐姐瞞妹妹死訊5年 「一人分飾兩角」 揭秘後家人反應令人心碎
12-18

美國研究|懷孕時多攝取維他命D 孩子智商較高|6種高維他命D食物
2024-12-15
產後抑鬱症 ︱懷孕期間易抑鬱? 6招將低落情緒趕走
2024-12-11
懷孕初期之日常飲食|王婷
2024-12-05
懷孕期間「無啖好食」?識食 零食 肥B不肥媽|營養師Arlene
2024-12-04
80%孕婦會 孕吐 ? 8個不尋常狀況要注意︱附6招紓緩 孕吐 不適
2024-11-25
妊娠期 注意!14個準媽媽不能忽視的訊號 及時就醫勿拖延
2024-11-24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