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消息|理大團隊前綫抗疫 助醫院做核酸化驗

2022-03-16


本港第五波新冠疫情嚴峻,前線醫護人員疲於奔命,以往專注於基因測序,追蹤感染源頭的理工大學科研團隊,決定在「抗疫戰」轉移陣地,到醫院支援 核酸 檢測工作。有參與行動的研究員指,現時檢測比追溯「傳播鏈」更重要,願意長時間工作,盡快處理樣本,以達到「早檢測、早治療、減低死亡率」。領導團隊的理大教授蕭傑恒認為,研究與臨牀化驗能夠互相影響,相信為研究員提供龐大的科研經驗。

理大醫療科技及資訊學系副教授蕭傑恒帶領的化驗團隊,曾在第五波新冠疫情初期,以基因測序技術,尋找患者的感染源頭,以截斷「傳播鏈」。然而,隨着疫情惡化,本港每日新增確診者數以萬計,蕭傑恒坦言,現時再作基因測序已意義不大,加上留意到醫院缺乏檢測人手,遂決定暫緩原本正在進行的基因測序,與團隊的註冊醫務化驗師,轉戰到醫院參與核酸檢測化驗。

每日處理逾千樣本

他的研究助理盧穎曦更率先「走上前綫」,上月初開始在瑪嘉烈醫院傳染病中心的實驗室,協助化驗工作。她指自己是首次參與核酸化驗,面對龐大的樣本數量,難免感到困難及挑戰,「現時實驗室每日要處理逾千個樣本,疫情高峰時更達四千多個,頭幾天工作比較無從入手。」幸得同事們耐心地指導,她在短時間內已掌握各項核酸化驗的程序。被問到會否感到辛苦,她稱本來取得醫務化驗師資格,就已打算將來到醫院參與化驗工作,早有心理準備,現時每日工作約九小時,處理數十個樣本。

盧穎曦提到,在化驗過程中還要注意細節,以免結果錯誤,包括要為檢測人士逐一核對資料、避免樣本因交叉感染而影響結果等,「我們的使命是快速而準確地,向醫生報告病人情況,讓病人得到最妥善的治療。」她解釋,現時抗疫最重要是「早檢測、早治療、減低死亡率」,亦是促使她「上陣」的理由,「作為合資格的醫務化驗師,應該要到醫院幫手,應付龐大的檢測量。」

臨牀經驗融入科研

除盧穎曦以外,蕭傑恒透露,團隊亦有三至四名合資格醫務化驗師,已申請到醫院參與核酸化驗,正在接受身體檢查。他強調,研究人員走進臨牀範疇,可運用研究經驗,提升臨牀化驗的效率,日後也能把臨牀經驗融入科研,讓研究更為「貼地」。至於他本人因專注於教學及研究,遺憾未能參與化驗工作。

蕭傑恒續稱,團隊須監測會否有新的變種病毒出現,例如在歐洲便發現了Omicron及Delta合成的新病毒,而疫情緩和後,亦須重新以基因測序技術找出「傳播鏈」。他認為,新冠疫情讓醫務化驗師,受到更多重視及關注,「有學校希望我們能為學生講解職業詳情,或能吸引更多人入行。」

星島日報授權轉載

其他閱讀:

疫情消息|香港都會大學師生參與抗疫工作 林群聲:繼續跟社會齊心協力

熱門文章

財政預算案︱2500元 學生津貼 削減機會高 庫房年省20億 教評會指助滅赤「學界有責」
02-21
暑期活動2025| 聖保羅男女暑期學校 10天寄宿體驗 開始接受報名 全英課程音樂/創意解難/體育/價值觀
02-21
前小學校長陳奕鑫詐騙學校27萬還賭債判監6個月 官指違反誠信案情嚴重
02-21
陳凱琳為6歲大仔安排盛大生日會擺烏龍泡湯 乖巧囝囝6字反安慰媽媽
02-21
廣西孕婦被高鐵行李擊中腹部 致胎盤早剝需緊急剖腹 經搶救後胎兒仍不幸夭折
02-21

科大與英美醫學院合作 籌建 香港第三間醫學院
2025-02-18
THEi研究改裝酒店為學生宿舍 冀明年升格為應用科學大學
2025-02-17
QS國際貿易學科排名|城大MBA全球位列45 全港排第2 畢業生就業能力冠絕亞洲
2025-02-14
STEAM教育|科大初創團隊研健康監測App 掃臉30秒測心率血壓 獲美國 FDA 認證
2025-02-06
參考人力需求去揀科|湯圓
2025-02-04
理大與博愛醫院合作 為專職醫療學生提供實習機會
2025-02-03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