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 抗壓 | 專家教路 6大方法助家長保持情緒健康

2022-03-15


第五波新冠 疫情 爆發,染疫人數每天創新高,一眾學子至少有一個多月要在家學習(當然有家長擔心時間或更長)。不少朋友向我訴苦,表示十分擔心孩子在家學習的進度,而且 疫情 反覆,不敢帶孩子外出活動,變相把孩子長困家中,令他們失去「放電」的機會,結果與照顧者變成「困獸鬥」。今期筆者就分享一下,父母在疫情可如何保持情緒健康。

大家都是凡人

家長都是凡人,也會有情緒,就連筆者被困家中工作多時,也會出現情緒起伏。遇上此情況,首先要放過自己,不要對自己過分苛責。大家要明白出現情緒起伏是正常的,就如得了傷風感冒時,便知道要休息、多喝水,情緒狀態也一樣。

察覺情緒

大家需要培養對情緒的察覺能力。如果對自己的情緒沒有察覺力,到情緒爆發了才留意得到,便不能夠控制情緒了。

學習抽離

當察覺到有情緒來襲,可以先讓自己從原有環境中抽離一下,終止情緒升溫。舉例說,家長教導孩子做功課時(這是極度容易情緒爆發的時機,對吧?),當感到聲量開始變大、心跳開始加速、手心發熱等,便可以提議小休五分鐘,洗洗臉、喝杯水、深呼吸幾下,讓自己先冷靜下來。

要有「Me time」

「Me time」是非常重要的概念。為人父母,基本上每周七天、每日二十四小時都貢獻給孩子和家庭,似乎沒有時間好好照顧及關愛自己。

每天撥出十五至三十分鐘作為「Me time」,將家事、孩子的事情暫時放低。可以的話到外面走走、跑步,也可在公園坐坐,吸收大自然的氣息,靜思一會或練習一下靜觀,對情緒健康都有益處。

設立「Me zone」

此概念對於在家工作的家長尤其重要。試想想,當你跟客戶開會時,孩子打開房門嚷着要吃東西,多麼尷尬!父母可以事先與孩子溝通,例如爸爸關上房門並貼上告示時,代表爸爸有事在忙,小孩可請其他大人幫忙。這安排可以讓父母在未能離開住所時,短暫地擁有私人空間。

運動與靜觀

運動是天然的抗抑鬱藥,人們透過運動,可提升愉快感覺,有效對抗負面情緒。故在以前的文章中,筆者已多番提醒家長可以與孩子建立在家運動的習慣,到公園散步也可以。除運動外,靜觀已被證實能有效紓緩壓力和負面情緒,有利放鬆心情、提升正面情緒。實驗證實,每天只需要五分鐘的靜觀練習,短短兩星期內便有效果了。

疫情下,大家要保持身心健康哦!

 

作者:程衞強(Victor Ching)

香港及英國註冊心理學家、認證靜觀導師,並有多個國際認證專業資格、心理學(特殊學習需要)及管理學雙碩士學位。曾任本港註冊幼稚園及幼兒學校校監,現時為私人執業心理學家,並擔任多所大學客席講師工作。Victor活躍於傳媒及社交媒體,曾接受電視、電台、報章及雜誌訪問超過數百次。

專頁:www.facebook.com/PsychologistVictorChing

親子王授權轉載

 

其他閱讀  :

培養能力│自理能力與責任感 │程衞強

兒童情緒 |脾氣處理|程衞強

熱門文章

產後脫髮 點解決?1招助妳重拾魅力 成為髮量大富翁
04-01
脂肪肝飲食 | 40歲男半年甩重度 脂肪肝 ! 醫生教每日吃「2類食物」 毋須運動亦可逆轉病情
04-08
兒童鼻敏徵狀或致嚴重健康問題?專家: 一招及早處理避免惡化!
03-12
遊日注意 | 日本「 百日咳 」確診病例創7年新高 已有嬰兒死亡案例 專家:傳染力是流感10倍
04-11
媽媽熄 Wi-Fi 致3女兒情緒失控 持利器追擊兼擲磚 嫲嫲亦受傷
04-11

食得樂 輕嚥料理 讓吞嚥困難者 重拾與家人同桌共膳的暖意
2025-04-11
錯誤快速 減重 恐反彈得快! 35歲女狂瘦又復胖 就醫已患脂肪肝、糖尿病前期
2025-04-10
番茄 係生果定係蔬菜??生食定熟食最有營?|食物營養
2025-04-10
中大研究: 逾一成本港少女患 缺鐵 性貧血 專注力受損影響學業表現 專家籲宜補充5類食物 附5款補鐵食譜
2025-04-09
31歲媽媽長期鬱結於心罹患 乳癌 晚期 悲嘆「孩子還小怎麼辦」專家教5招幫助管理情緒
2025-04-09
飲食健康|三餐都用1種油煮餸 10歲童患 高血壓 全家3人相繼中風
2025-04-09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