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角嘴天主教小學 |善用科技突破框架 網上看展覽學繪本

2022-03-01


新冠疫情在港爆發至今逾兩年,學生不時在實體課與網課之間游走。視覺藝術科(下稱視藝科)的教學過往主要依靠老師面對面指導,在疫情下,有視藝科老師設計混合式學習(blended learning)教案,更獲頒獎項。

大角嘴天主教小學老師視藝科老師何曉嵐,於非牟利機構香港美術教育協會主辦的第二屆「視覺藝術教師表揚計劃」奪得「優異表現獎」。何曉嵐原本只教授英文科,因喜愛創作及繪畫,考獲多項視藝文憑,後來更於學校擔任視藝科副科主任,在該科教學上不斷創新,包括結合科技元素,旨在令學生「在有限的框架裏,發揮無限創意。」除老師本職外,何曉嵐也是曾出版多本著作的插畫家,藉此身分於學校成立英文繪本班,讓學生體驗出版自家作品的滿足感。

^何曉嵐(右)畢業於香港大學英文系,於大角嘴天主教小學兼任英文及視藝科老師。

虛擬視藝展呈現成果

去年新年期間,該校與荔枝角天主教小學、天主教伍華小學合辦「非凡空間」聯校虛擬視藝展覽,學生足不出戶,在家便可以第一身角度,欣賞幾所合作小學的學生作品,對他們來說是嶄新的體驗。何曉嵐表示,以往該校每年年底會在走廊貼出學生的視藝作品,但疫情打亂了很多計畫,唯有改為舉辦虛擬視藝展覽。「本校的展覽主題是大自然,這亦是我校(視藝科)縱向課程的主題,由小一至小六均有與大自然相關的單元,四至六年級都有學生代表負責講解該年級的創作理念。」

何曉嵐認為透過該展覽,可令學生學懂欣賞他人作品。她強調:「學生的畫沒有一幅是不好看的,透過這個展覽,我要求學生看到這些畫作時,嘗試說出三個值得欣賞的地方,令他們懂得欣賞彼此。」

^學生可掃描視藝特色牆上的二維碼,了解各種美術知識。

特色牆學評賞名畫

該校注重藝術評賞,故校園設有視藝特色牆,「在美化校園的同時,也希望教育學生欣賞名畫。」何曉嵐解釋,牆上附有QR Code(二維碼),學生在視藝課可利用平板電腦掃描二維碼,深入了解名畫背後的故事。她補充,老師於視藝課會就每個課題向學生派發評賞工作紙,讓他們學會比較各項視藝元素。「視藝特色牆共有十二幅名畫,配合每個年級需要學習的評賞內容教學。」

「如中國畫法的樹和西方畫法的樹有甚麼區別,學生掃描二維碼後能夠取得關於樹的資料,繼而寫在評賞工作紙上。」何曉嵐稱此方法的好處,是學生不會只單方面聽老師講課,而是自主尋找答案。她續說,課程透過小組討論或遊戲形式,引導學生欣賞和評鑑畫作、雕塑等藝術作品,藉此培養學生的美感價值、批判思維,同時可配合學習各方面的美術知識,如視覺元素、組織原理、人類藝術文化的發展等。

^學生可掃描視藝特色牆上的二維碼,了解各種美術知識。

英文繪本班鼓勵創作

除了欣賞和評鑑視藝作品,何曉嵐認為學生更要懂得創作,故她在二〇一六年設立英文繪本班作為課外興趣班。她透露,參加的學生可嘗試不同的創作媒介,由繪畫單圖開始,到四格漫畫,再到獨立完成故事,過程能讓學生感受創作的滿足感。課堂上,何曉嵐與學生利用自製故事骰子輔助,骰子上包含寫作所需的人物、地點、物件等元素,助學生集思廣益,創作故事。「記得有一節課,大家一起看了一本關於窗戶的書籍,我便讓學生自行以和諧粉彩將故事呈現出來,過程十分開心。」

「透過該興趣班,我挑選表現出色的學生參加校外英文繪本比賽,需創作十至十二版內容,每版五十字。之後我邀請得獎學生為其作品錄音,讀出他所寫的故事。」何曉嵐分享,雖然比賽的主辦單位已將得獎作品輯錄成作品集,她也特意單獨印刷學生的作品,讓孩子留為紀念,並從中獲得滿足感。

^何曉嵐在二○一六年成立英文繪本班,教導學生在畫畫過程中創作故事。

輔助角色引導創作

推行英文繪本班初期,何曉嵐主要教學生畫簡單的四格漫畫,先由人物設計入手。「到了後期,我慢慢引導學生加長故事篇幅,最後畫出繪本。」她認為,引導孩子比設定框架更重要,「記得有一年,我為他們提供故事框架,發現孩子全都跟隨框架創作,最後大家的故事內容很相似。今年開始,我選擇引導他們,讓學生思考想在內容中呈現甚麼元素,再利用故事骰子,取得火車、打雷、書籍等一連串元素,(輔助)創作故事。」

何曉嵐表示,這種引導能讓孩子為故事帶來更多可能,她再協助學生引入不同思考元素,「例如表達形式是奇幻還是現代一點?若以奇幻形式呈現,又想到甚麼?慢慢一步步循序漸進縮小(故事)範圍。」她稱老師作為輔助的角色,主要幫助學生釐清自己想要甚麼,「部分孩子心目中的故事可能很簡單,我就讓他再思考多一點,如何令故事有起承轉合。」

^何曉嵐認為老師需要激發孩子的創作潛能。

鼓勵善用天賦創意

「沒有孩子不懂畫畫,他們或許不會寫英文,但創作故事是孩子的天性。」何曉嵐認為,孩子不是不會創作,而是視乎夠不夠膽量創作事物。而對於英文沒有信心,但喜歡畫畫的學生,她鼓勵他們先嘗試畫畫,再教他們寫英文文句,令學生對整個作品更有信心。她直言,許多英文優秀的孩子總是認為「我的畫這麼醜,怎麼見人?」,「我的做法是鼓勵他,好看與不好看其實很主觀。在孩子眼中,本無不好看的畫,有時候成年人不應限制孩子,他們反而更能創作出意想不到的故事。」

由於疫情關係,該興趣班亦改為網上教學,何曉嵐認為學生在過程中,也能學會團隊合作,「當孩子一起創作一幅網上畫作時,有些人負責上色,有些負責繪畫背景,有些則負責寫字等,善用不同學生的天賦和興趣的同時,也能訓練其溝通技巧。」

^圖為何曉嵐獲獎學生的繪本作品,講述主角如何以魔法淨化海洋。

賦予作品意義

談及插畫家身分時,何曉嵐稱小時候有一名老師替她出版書籍,她由此獲得成功感,「我希望將這份喜悅帶給小朋友,當孩子見到屬於自己的一本書出版,那種感覺很好,也希望他們可得到滿足感,以實在的書籍作為紀念。」

何曉嵐的著作,都帶給讀者某些具意義的訊息,而作為老師,她也引導孩子為作品添上含義。何曉嵐憶述,有在繪本創作比賽得獎的學生在創作初期,只有魔法的概念,不知如何延伸,於是在創作過程中,她嘗試引導孩子以海洋保育為題,繪本主角則利用魔法淨化海洋。「每個故事背後都一定有些訊息帶給大家,這就是創作的意義。」除了故事意義,她認為基本的創作技巧也很重要,「我本身具備作家的身分,故對於起承轉合的概念更為熟悉,知道哪些橋段更能吸引人。就創作的點子,我也會從旁指導學生,輔助他們創作出更好的作品。

漫畫系列帶來歡笑

何曉嵐從二○一九年開始創作《教書辛酸史》系列漫畫,結合自身及其他老師網上教學的經歷,將最近兩年教學的辛酸事以幽默風趣的漫畫形式呈現。「許多人以為老師網上教學等於停課放假,但其實比平時更辛苦,承受更大壓力,例如上課時需增加互動以吸引學生、上課時或有家長在旁等,令老師壓力增加。」她笑言,任何不開心的事情用漫畫形式表達出來,都會變得更幽默,「好像不會那麼不開心,希望讀書看完笑一笑,壓力也減輕一點。」

撰文:程嘉瑜
圖片:何健勇、受訪者提供

《親子王》授權轉載

 

其他閱讀:

王錦輝小學|將藝術融入生活 疫下學習不受限

升中| 沙田培英中學 STEM成資優教育重點

熱門文章

優才書院 DSE/IB成績斐然 畢業生獲英國劍橋錄取 主辦國際經濟奧林匹克比賽 港隊奪一金五銀四銅
11-13
颱風桃芝|中大畢業禮取消 中大最新回應:戶外畢業禮延期至周日舉行
11-14
呈分試|教育局更新升中呈分試科目比重 26/27下學期起加入體育科
10-16
廖啟智患胃癌病逝3年 陳敏兒悼亡夫:二人總有一個先走,要活在當下
11-15
9歲 小泳手 獲批參賽 周五錦標賽上陣 報4項比賽爭標
11-13

小一 入學 |從個案與家長分析兩個選小學的策略|趙榮德
2024-09-21
小一自行分配學位2025|今起接受紙本申請 高才通家長交表 指內地課程較深但本港選擇較多
2024-09-23
自行分配學位|無論25分或15分 一樣有機會入到可升上英中的小學|趙榮德
2024-09-17
聖保羅男女附小簡介會 逾千家長出席 有內地「人才家長」讚香港學習環境多元
2024-09-11
小一入學|直資名校聖保羅男女中學附屬小學 今日起接受申請 首輪面試必考3種能力 附報名/面試程序
2024-09-09
2025/26小一入學 | 大角嘴天主教小學 小一入學簡介會
2024-09-05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