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錦輝小學 |將藝術融入生活 疫下學習不受限

2022-03-01


第二屆「視覺藝術教師表揚計劃」中,共有三所學校的老師獲卓越表現獎、五校老師獲優異表現獎,其中香港浸會大學附屬學校王錦輝中小學(小學部)(下稱 王錦輝小學 )老師周梓君、曹小怡、楊凱珊於是次表揚計畫以組別名義奪得「優異表現獎」。三人共同策劃及執行該校視覺藝術校本課程、數碼作品展覽平台及所有視覺藝術活動。三名老師理念一致,認為疫情無阻學生的視藝創作,考慮到學生在家學習的模式和材料限制,他們在課程中加入網上學習資源及運用簡單的材料,教導學生做出獨特的藝術作品。

^三名老師(左起)楊凱珊、周梓君及曹小怡共同策劃及執行該校視覺藝術校本課程、數碼作品展覽平台及所有視覺藝術活動。

A-moment平台推電子教學

三名老師於疫情爆發初期,推出由該校自行設計的「A-moment」網站平台,推動視藝科電子教學,老師先於Google Classroom上載教學簡報讓學生自主學習(self-directed learning),並收取他們在家完成的作品再作評估。周梓君說在「A-moment」基礎上,學校加入「A-Gallery」數碼作品展覽平台,向家長和學生展示出色和具創意的學生作品,他們的學習和欣賞過程不再受環境束縛,可隨時隨地在網上進行。「學生從小就沉浸在藝術創作氛圍濃厚的學習環境中,促進其欣賞(能力)、美感和想像力。在這個數碼時代,學校採用不同數碼平台和設備,使學生能夠在同儕間學習和分享。」

她們表示,課程結合數碼教學,為學生帶來不少好處,例如老師善用網絡資源及網上教學,可提升學生的學習技巧和數碼能力,培養二十一世紀所需的資訊素養;由實體教室轉為虛擬教室,學生比過往更主動了解自己的學習需要和訂立目標;教學資源由單一變得多元化;課堂由教師講授,變為學生在學習知識後提問、討論、協作,並在家完成作品,培養其自主導向學習。

學生在網上搜集資料,並在家中尋找合適的環保材料來創作。她指出:「課程目的不只是令孩子尊重人的生命,動物也應受人類保護。本校特設瀕臨絕種動物的博物館,並與政府機構合作,在館內擺放真象牙、蛇皮等標本,學生先參觀,繼而利用環保物料創作一份瀕危動物(藝術作品),喚醒學生對大自然的關注。」

^學校任何一個角落都能讓學生創作,包括牆壁、桌子等。

駐校藝術家啟發學生

「駐校藝術家計劃」是王錦輝小學視藝科另一重要項目。曹小怡分享,該校邀請本地藝術家朱卓慧分別為高年級和低年級視覺藝術校隊教授五節「Flourish our Endangered Species」課程,加強學生對瀕臨滅絕物種的認識,學生在藝術家的啟發和指導下創作動物面具。

學生在網上搜集資料,並在家中尋找合適的環保材料來創作。她指出:「課程目的不只是令孩子尊重人的生命,動物也應受人類保護。本校特設瀕臨絕種動物的博物館,並與政府機構合作,在館內擺放真象牙、蛇皮等標本,學生先參觀,繼而利用環保物料創作一份瀕危動物(藝術作品),喚醒學生對大自然的關注。」

^「駐校藝術家計劃」教授孩子以環保物料製作以瀕危動物為題的藝術作品。

視藝校隊學大師作品

除了「駐校藝術家計劃」外,學校更分設高、低年級的視覺藝術校隊。周梓君透露,在低年級方面,學校透過藝術創作活動,提升精英學生的視覺藝術學習和視野。她舉例說,校隊學生於去年三至五月、逢星期三下午透過網上課程,接受一小時訓練,學習評賞藝術家吳冠中、阿虫和草間彌生的作品,包括了解其創作背景、學習畫筆技巧,課程又鼓勵學生以藝術家的創作特色作為表達情緒的渠道。

高年級視覺藝術校隊則學習世界各地水彩畫家的風格,並了解他們的背景及技巧。「老師首先於Zoom(視像會議)與學生評賞藝術家作品,當學生有了創作意念後,便一筆一筆教授畫法,例如學習韓國水彩畫家申宗植(Shin Jong Sik)的花及水果的像真風格、日本動畫大師宮崎駿《哈爾移動城堡》的天空小屋構圖及用色,利用水彩在Zoom上的同步教學,讓學生挑戰大師級的畫法。」

^王錦輝小學把學生出色的作品,展示在校內牆上。

生活取材製藝術品

三名老師於網上授課期間,教導學生把藝術融合生活,培養終身學習精神。周梓君表示,學生因應家中及生活環境取材,更能提升學習效能,將知識、技能、態度與「生活情境」結合,有助培育自主導向學習、批判性思考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她續說,網上教學的重點活動為「不一樣的學年,成就不一樣的創作」,「每個單元都有特定主題,讓學生自行找物料,我們也能從中觀察孩子在家學習的一面,提升其自主學習動機。如高年級學生可自行上網找資料,獲取創作靈感;低年級學生則在家中尋找適合的物料製作拼貼畫,如廁紙筒、零食包裝盒等。」她補充,不希望因物料而限制孩子學習,「若孩子需要畫中國畫,但(家裏)沒有相應工具時,我們便讓學生以廣告彩和水彩代替。」

曹小怡分享,以往面授時,學生經常不記得帶功課,或者無法帶備足夠物料回校,「但在家學習時,我們一聲令下,他們就在家中尋找廢物。原來在疫情下學習,雖然我們無法(親身)接觸孩子,但他們在家可以找到需要的創作材料,且更加貼近其生活原貌,是很特別的創作經歷。」

^三名老師均認為,學生應在生活中探索靈感,繼而創作。

不一樣的自主學習

雖然網上學習令師生在空間上有距離,但老師可透過熒幕看到孩子的另一面,亦能對學生的生活或家庭情況更了解,更容易調節教學內容,引發他們的興趣。楊凱珊說:「一名五年級學生雖然對視藝感興趣,但技巧還是稍遜。在學習透視課題時,他能夠自行蒐集資料,並記錄在視藝日記中,最後做出來的效果很成功,他因此獲得很大成功感,這也是一種進步。」

她指學生在面授課堂時,可能沒有很大的動機在家中自行蒐集資料,雖然老師要求學生為每件作品找參考圖片,但大多找完便算,「這次他們需(把圖片)上傳到Google Classroom,上課時再分享。熒幕上的同學清晰可見,學生分享時或看到其他同學都注視着他,感到有點壓力,而這種壓力可推動他們認真學習其他不太熟悉的課題。」

^校內設瀕危物種博物館,學生可透過觀察標本獲取創作靈感。

作品呈現生活故事

香港著名藝術家林東鵬的兒子就讀該校,曹小怡稱該學生會在家嘗試尋找各種物料,最後利用咖哩盒、兩塊朱古力包裝紙、半塊髒抹布,拼貼成廚師的模樣。「後來得知當中的小故事,原來這個咖哩是他最喜歡的食物,疫情期間他與爸爸一起做咖哩,便把製作過程以畫作形式呈現。」她認為學生透過作品,能把這些生活上的小故事、小插曲呈現出來,「其實利用一張紙、一支筆等簡單的工具,便能發揮藝術的作用,疫情無阻任何創作,我們很希望將這個信念帶給孩子。」

^三名老師以相融理念教導學生,同時一切以孩子為本。

 

視藝科團隊理念相融

「最常做的是讓家長欣賞和鼓勵學生,即使看到學生的作品不夠好看,也不要批評,而是找漂亮的地方表揚孩子。當我們經常欣賞和鼓勵,他們會做得比之前更好、更有信心。視藝科是不涉對與錯的科目,每樣東西都不分美與不美,老師的責任是透過這些(科目)特質欣賞學生,讓他們建立學習的自信心。」——周梓君

「畢業之後,我也想過能不能當藝術家?後來發現,視藝老師也是藝術家,負責陶造孩子的心靈,摸索學生怎樣看世界,告訴他們如何利用畫筆創作。過程中,可能不是由我的雙手直接(把作品)畫出來,而是我負責教學生,再用其雙手和眼睛將作品呈現。這樣看來,每名學生都可算是我(創作)的藝術品。」——曹小怡

「將生活融入藝術中,疫情並沒有甚麼影響。紙張隨處都有,就算不是新的紙張,舊的也可以做拼貼、剪貼以創作。我們就將這個意念繼續放在生活中,在生活中創作藝術,把這種堅持發展成為能力。」——楊凱珊

撰文:程嘉瑜
圖片:蔡建新、受訪者提供

《親子王》授權轉載

 

其他閱讀:

大角嘴天主教小學|善用科技突破框架 網上看展覽學繪本

升中| 沙田培英中學 STEM成資優教育重點

熱門文章

優才書院 DSE/IB成績斐然 畢業生獲英國劍橋錄取 主辦國際經濟奧林匹克比賽 港隊奪一金五銀四銅
11-13
颱風桃芝|中大畢業禮取消 中大最新回應:戶外畢業禮延期至周日舉行
11-14
呈分試|教育局更新升中呈分試科目比重 26/27下學期起加入體育科
10-16
「 家徒四壁 」公屋戶求贈二手家俬 被指鋪靚地板、用貴價精油惹爭議
11-13
9歲 小泳手 獲批參賽 周五錦標賽上陣 報4項比賽爭標
11-13

小一 入學 |從個案與家長分析兩個選小學的策略|趙榮德
2024-09-21
小一自行分配學位2025|今起接受紙本申請 高才通家長交表 指內地課程較深但本港選擇較多
2024-09-23
自行分配學位|無論25分或15分 一樣有機會入到可升上英中的小學|趙榮德
2024-09-17
聖保羅男女附小簡介會 逾千家長出席 有內地「人才家長」讚香港學習環境多元
2024-09-11
小一入學|直資名校聖保羅男女中學附屬小學 今日起接受申請 首輪面試必考3種能力 附報名/面試程序
2024-09-09
2025/26小一入學 | 大角嘴天主教小學 小一入學簡介會
2024-09-05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