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STEAM |工程師媽媽滿足好奇心 從實驗建基礎知識

2022-02-22


為每名母親帶來痛苦卻甜蜜回憶的泵奶器是平凡不過的日常用品,但添加創意便能成為輔助孩子學習的實用工具。全職結構工程師Yanny每天生活繁忙,仍選擇忙裏偷閒,親自為孩子設計可在家進行的教學活動和 有趣實驗 ,甚至自製教材。她更開設facebook專頁分享成果,希望勉勵家長們努力堅持親自陪伴孩子累積知識,令他們帶着好奇心發掘主動學習的道路。

「多數我跟女兒做的實驗,都是因為自己有興趣。」Yanny對理科十分感興趣,以不斷探索的精神帶領分別六歲和四歲的女兒在家進行STEAM(科學、科技、工程、藝術及數學)實驗。

Yanny(左二)不希望孩子求學只是求分數,故親自與孩子玩不同實驗,鼓勵她們享受過程。

享受科學連繫生活

「我跟長女在學前班玩過物件浮沉的親子小實驗,但總覺得未能滿足我對科學的好奇心。」當時Yanny為了讓孩子帶着新鮮感重溫實驗,開始瀏覽外國網站,發現有人利用不同品牌的朱古力進行浮沉實驗,「我跟女兒都喜歡吃朱古力,覺得實驗會因此變得更有趣。」實驗成功後,Yanny繼續搜尋外國網站資料,發掘到不少有趣的親子實驗,便跟女兒一個一個跟着玩。

身為兩女之母,Yanny留意到STEAM風潮席捲香港教育界,當中不乏學生參加STEM比賽及得獎。眼見外國的網絡平台上有大量STEAM教學群組,其中有不少家庭分享小創作,「我也希望自己能成為女兒學習路上的夥伴,一同追求知識及探索萬變的未來。」所以Yanny逐漸跟隨外國平台的內容與女兒進行小實驗,並分享到自己的社交平台,「很多朋友跟着嘗試後,都留言表示很好玩,所以我愈來愈有信心和興趣,實驗也愈做愈多。」

參考過外國網站後,Yanny讓女兒嘗試利用香腸和糖果製作DNA模型。

疫情成創作契機

前年新冠疫情剛爆發時,不少家長擔心跟孩子在家「困獸鬥」,卻成為Yanny開始自創實驗的契機,以認識新冠肺炎作為開端。「由於新冠肺炎是新課題,沒有其他實驗可以參考,網上有人教授製作肺部模型,我想起新聞常提到肺部纖維化,可以如何令小朋友想像到那是甚麼?」

為了將概念呈現於孩子眼前,Yanny開始創作自家模型。Yanny利用密實袋和吸管模擬肺部功能,當透過吸管吹氣時,密實袋便會脹起,她又在其中一邊肺部放入毛毛球代表新冠病毒,「再在該密實袋『做手腳』,將其戳穿,吹氣時該邊肺部便不會脹大,她們就知道有病毒時肺部不能正常運作。」為了將纖維化概念形象化,Yanny又用上百潔布和海綿,比較兩種物料的吸水程度,模擬肺纖維化與正常肺部吸氣量的分別。

首次進行這實驗時,Yanny的幼女未足三歲,「可以玩水她就覺得好玩,其實兩、三歲已經有多與少的概念,所以即使我在實驗中未能教會她所有有關肺部纖維化的知識,起碼她也知道正常肺部跟纖維化肺部的吸氣量有多與少的分別,其後可以再慢慢增進知識。」

不斷改良呈現完美效果

設計實驗活動需要考慮主題、材料和實行方法等,Yanny提醒家長別以為隨便花半小時就能完成,過程絕對花上大量心思和時間,不過時間長短則視乎她能否將構思順利演化。Yanny希望親自製作消化系統模型,讓女兒認識其結構和運作,「我花了很長時間上網找資料,但構思了大概一年仍未能做到心目中想要的效果。」

最初她參考的網上模型中,「大腸和小腸同樣以幼喉展示,又因為地心吸力而做不到(物質)由小腸流往大腸的效果,就覺得差一點點,所以一直未實行。」後來疫情期間長期足不出戶,Yanny嘗試在家中「尋寶」,「找到以前用過的泵奶器,利用泵奶器中的膠喉改善模型,最終用了約兩天就完成製作。」她堅持在模型中,需分辨出食道、小腸和大腸,所以用了洗衣機的去水喉作為食道、普通膠喉代表大腸,小腸就是泵奶器的幼膠喉,而且更成功做到反地心吸力,物質可由小腸流上大腸再通出身體。

Yanny親自製作的消化系統模型。

資料充足才落手

外國網站及鄰近公司的圖書館為Yanny發掘實驗靈感的主要途徑,「午膳時間會去圖書館逛逛,平日大家上下班撳電話的時間,就是我尋找和構思題材的時間。」她認為為孩子準備實驗活動,必須做足資料搜集,「通常我有足夠把握才會落手做,因為要了解實驗過程和齊備所有材料。」

下班回到家中忙着照顧女兒,Yanny要待她們入睡後才能繼續構思實驗,通常凌晨一時前方可入睡,不過Yanny選擇堅持初心,經歷過實驗失敗亦然。她笑言女兒對實驗沒有期望,「只有我有期望,當然有試過失敗,但過程開心就好。」

最初開始玩親子實驗時,Yanny試過跟女兒燃點火柴並放進玻璃瓶,利用空氣熱脹冷縮的原理,嘗試將雞蛋吸入玻璃瓶,「但當時我不知道玻璃瓶裏有水,結果未能點燃火柴,雞蛋進不了玻璃瓶。」Yanny笑說女兒根本不知道那為之失敗,「她只問我為甚麼雞蛋夾在瓶子中間,所以事前準備真的很重要。」Yanny很享受創作和實驗過程,所以教會女兒知識之餘,她在搜集資料時亦獲益良多。

Yanny曾在facebook專頁分享乾冰的不同玩法。

喜獲家長認同

Yanny設計的實驗活動隨着興趣和信心積少成多,故於去年四月開設facebook專頁「工程師媽媽學堂」分享實驗活動前,她已預先構思一百篇以上的帖文,「因我有正職在身,不能保證能否花這麼多時間管理,但又不想開始嘗試後虎頭蛇尾。」自稱新手的Yanny,現時一般於周末想好接下來五天的帖文,每天早上六時半起牀、七時前發文,「後來發現周四和周五較多人閱讀(帖文),所以可能偶爾在周一發一個,到周四和周五才再發文。」

雖然每天孩子上學和自己上班前多了管理專頁的步驟,但Yanny很樂意分享在家教學的成果。Yanny說:「我不會覺得辛苦,開設專頁後反而更加享受,以前的心態是自己一直在做實驗,但好像得不到認同。」把實驗內容分享到個人社交帳戶,她笑指朋友都開始習以為常,「但開設專頁後,認識了一班媽媽,更可以分享到科學實驗的家長群組,我才覺得自己不是另類。」

新冠病毒成為Yanny在家進行實驗的創作靈感,包括利用畫 紙、水彩、白色蠟筆、油掃和水使出令病毒現形的「魔法」。

吸收知識學延伸

與許多家長無異,Yanny自言在育兒路上都是摸着石頭過河,一直以來跟女兒進行生活化的科學小實驗,都是希望她們對身邊的事情建立興趣、學習觀察,「將知識化為自己的見解,增加對世事的好奇心。」

有次她問及長女甚麼是免疫系統,「她回答我mRNA(信使核糖核酸),當時我一頭霧水,立刻上網找相關資料。」後來知道原來女兒是從新聞報道中學會這字,「起碼她不會對這字感到抗拒,更懂得將其記入腦中。」Yanny稱女兒曾跟她說過,希望學習更多事情後可發明一些東西令世界更美好,「我很感動,她此刻未必能做到甚麼,但至少她有這份心思。凡事沒有一步登天,知識是慢慢累積的,我期待收成期。」

在家中製作全息圖,成功模擬將病毒原體分離出來。

分享教材與實驗 趣學科學

Yanny揀選了兩個實驗分享給讀者,家長看後感興趣的話,不妨其到facebook專頁參考教材及實驗步驟。

1. 肺部纖維化
適合年齡:3歲或以上
學習內容:簡單認識正常肺部與肺部纖維化的分別。
材料:自畫肺部模型、密實袋、海綿、百潔布、量杯、水、碟子兩隻、吸管、毛毛球
方法:
1. 利用兩個密實袋模擬人體兩邊肺部,並分別繫上吸管。
2. 其中一邊的密實袋放入代表新冠病毒的毛毛球,並將密實袋刺穿。當小朋友往密實袋吹氣時,會發現正常肺部脹得較
大;另一邊裝有毛毛球的肺部難以脹大。
3. 在兩隻碟子分別放上海綿和百潔布,兩種物料吸水後,將水倒進量杯,量度吸收的水量。
4. 海綿模擬正常肺部,吸收約五十毫升水,代表能吸入大量空氣;百潔布模擬纖維化的肺部,吸入的水只有約二十毫升,代表只能吸入小量空氣。

Yanny指家長可參考網上資料製作肺部模型。

2. 了解物質狀態
適合年齡:2歲半或以上(孩子懂得聽從指令便可)
學習內容:認識液態和固態分別凍結和溶化後的變化。
材料:循環再用的飲料鋁盒、袋裝朱古力、果乾或果仁、風筒
方法:
1. 將飲料鋁盒剪開一半,再利用吹出熱風的風筒將原本屬固態的袋裝朱古力吹溶至液態。
2. 將液體朱古力倒進飲料鋁盒。
3. 在朱古力上任意放入喜歡的果乾或果仁作裝飾。
4. 放入雪櫃約一小時後,便可食用重新變成固態的朱古力。

撰文:劉嘉曉

圖片:受訪者提供

親子王授權轉載

其他閱讀:

另類教學│帶女兒車中泊 大自然中學習 媽媽Bobo︰「希望她開心成長,學懂珍惜大自然、愛惜生命。」

在家STEM | 氧氣與氣壓的實驗-熄滅的蠟燭、吸水的爉燭

熱門文章

KOL 移民 | 我要做股神創辦人施傅 三代移民加拿大 「家人才是我最重要的資產。」
02-10
【外傭僱主百科】外傭辭職 4大要點你要知
12-04
私家醫院生仔收費 |2024年全港11間私家醫院分娩費用 邊間醫院最優惠?
03-25
天文台︱東北季候風殺到!氣溫一夜急跌至17°C 多區最低僅15°C 下星期仲凍? 即睇穿衣/穿鞋/睡覺蓋被實用禦寒攻略
11-21
寄信給聖誕老人2024 |6大注意事項+世界各地18個 聖誕老人地址
11-20

人物專訪|快樂童年治癒人生 攝影師 劉翁 :「我就係孩子們最好玩嘅玩具!」
2024-11-11
人物專訪|15歲少年創運動義教平台 將運動樂趣帶給弱勢兒童 成首屆救助兒童獎青年獎得主
2024-11-06
人物專訪|7歲男童藉 足球 克服害羞 爸爸學習正向管教踢出父子情
2024-10-18
祝福,由麥鳳璋校長的名字開始|湯圓
2024-10-08
人物專訪丨10歲基層女孩獲獎學金赴 劍橋大學交流 自小常進出醫院 夢想成為醫生救人
2024-10-03
人物專訪|資深社工黃鎮昌六年抱四 帶齊「日月星晨」4子 開露營車花一年時間環台
2024-09-26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