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教學 |辭任律師伴兒成長 耐性型媽媽有問必答

2022-02-21


Karen於二○一八年開設facebook專頁,每一個「讚好」都成為她繼續分享 在家教學 的動力。自開設專頁以來,們從不吝嗇跟家長分享,從中可發現在家學習毋須昂貴和先進的教材,但對孩子的關懷、堅持和心力就必不可少。新冠疫情下學校多次暫停面授課堂,家長們也可試試為孩子構思在家教學活動。

「陪著你成長」是媽媽Karen開設的facebook專頁名稱,她自二○一六至一七年開始為兩名兒子設計在家學習活動至今,全因想親身「陪着孩子成長」。

一對兒子現時分別十一歲和九歲,Karen說他們十分主動學習,會主動上網搜尋更多知識。

毅然放棄全職工作

育有兩子的Karen,於長子Ethan就讀幼稚園低班(K2)時任職律師,一次與學校老師通話令忙於上班的Karen被嚇得「成頭煙」。「老師說跟兒子溝通不了,兒子又沒甚麼反應,不跟老師講話和交流,不知是否有自閉症;上課又坐不定,不知是否有ADHD(專注力失調及過度活躍症)。」原來當時Ethan父親剛由美國回港不久,所以在Ethan幼稚園階段,家人間以全英語溝通。「他沒有接觸過普通話,你(老師)跟他講普通話,他走開也很正常。」Karen感到困惑之餘也覺得對孩子不公平,「老師不了解他,有否考慮過小朋友的家庭背景使用甚麼語言?」

事件令Karen決心辭掉律師工作,希望全心全意陪伴小朋友,「因當時每天工作至晚上九、十點才回家,有時甚至要通宵(工作),所以辭職後便開始作各項微調,跟他講廣東話、閱讀中文書。」

想像力豐富的Ethan喜歡將成語故事形象化。

抗拒埋沒孩子天賦

Ethan升上小一後,「是另一個disaster(災難),一年兩測兩考,一個學期十多次中文及英文默書,久不久有小測,全部都計分。」Ethan學習中文的起步較遲,Karen坦言當時未能豁達至忽略孩子的分數,「幫他一直追,由首次中文默書四十多分,追至學期末考試七十多分。」另一邊廂,家裏的英語環境使Ethan的英文成績名列前茅,Karen指當時的英文功課對兒子來說很淺易,「我讓Ethan在功課上多寫兩句,但老師用紅筆括着並說不需要寫上這句,我當時覺得是將他壓下去,埋沒孩子的天分。」

Karen認為栽培下一代應該以人為本,「某方面有特別天賦和能力,應該給更多資源發揮,他將來才會走得遠。」面對接踵而來的測考,Ethan逐漸吃不消,「溫習時眼淚一直流、用手敲自己的頭,當時的工人姐姐更見過他用鉛筆戳自己手指,但不讀又很低分,怎樣捱下去?」意識到事態嚴重的Karen,認為現代科技發達,孩子不需透過密集的評估方知能力,也不用將全部知識記入腦。「孩子需要的是分析、組織和探究能力,學習如何在茫茫大海中找出最相關的資料再加以運用。」

自言為文科人的Karen直言自己都要努力保持興趣,才能教授孩子數學。

教學題材源自生活

在原校讀了一年半後,Karen為Ethan轉往一所採用IB(國際文憑)學制的私立學校,「不用考試,有可應付的默書量,比較以人為本。」由於當時Karen已辭職,又不用再與功課和測考「搏鬥」,「課後時間變得很空閒,不如我來教他。」Karen認為只要肯花時間觀察孩子,家長永遠是最了解孩子的人,「包括孩子的性格、長短處、吸收能力和溝通方法,再給予協助。」親自為孩子設計教學活動自此開始,第一個教授的主題是消化系統,「構思主題想由孩子自身開始,學習源於生活,毋須『攬住本書』。」隨後Karen逐漸延伸至教授全科,包括中文、數學、科學、歷史和地理等。

Karen笑言兩名兒子喜歡看歷史連續劇,當他們對情節有疑問時,Karen便藉機向他們講解歷史。

針對靈敏視覺設計教材

最初Karen講解時發現Ethan不太明白一些內容,有點「左耳入右耳出」的情況,於是開始自製教材,「而且要有顏色和圖畫。」她參考過不同文章,發現Ethan屬於視覺型孩子,「我常說他有『拍照』功能,可以將整張相片攝於腦海,所以教導他時要利用他最強的視覺感官,他便能很快將學習內容植入腦中並留下深刻印象。」後來Karen在消化系統的教材中,加入各個器官的彩色圖片,「他立刻能分清stomach(胃)和intestine(腸)。」

Ethan升上小四前,Karen打算先跟他預習數學科的最小公倍數,同樣利用其視覺靈敏的特質,特意設計一套公倍數教具,在每張透明膠片印上數字一至一百, 十二張膠片分別將數字二至十三的倍數塗滿不同顏色。「假設將數字五跟六的膠片疊在一起,他們的共同倍數就會變成另一種顏色,兩個數字的共同倍數中,數值最小的為最小公倍數。」Karen說因為設計了這套教具,Ethan能迅速記住不同數字的公倍數。

Karen設計的公倍數教具現於一教具網有售。

問到明白為止

有別於學校上課,Karen可自行控制教導孩子的時間,所以她鼓勵孩子不明白就一定要問,「問到懂為止,我有問必答。」

Karen每教一個題目,都會準備圖文並茂的講義和設計活動。採訪日的前一天,Karen便跟兒子閱讀了一次由她準備的美國革命講義內容,「我一邊講故事時,他們一邊問問題。」Ethan不明白當中的《食糖法(Sugar Act)》,Karen坦言是有點複雜,所以採訪當日她與兒子們重溫內容時,透過尋寶遊戲考考他們英國政府就甚麼徵稅,讓兒子在家中找出相關物品,Ethan和Jayden便興奮地跑進廚房拿出糖來。

為了讓孩子對古今中國歷史有初步認識,Karen親自整理一份中國歷史大事年表。

準備教材需時

親自教授孩子需時間和心思兼備,Karen笑言自己有心思,但時間就不太夠。她每天早上六時十五分起牀,為一家四口準備早餐,送孩子們上學後往街市買餸,然後回家完成各樣家務,下午接兒子們回家再檢查功課後,會於下午五、六時跟孩子進行學習活動,接近晚上七時才煮晚飯。

至於教材,唯有每天忙裏偷閒製作。Karen於採訪當日教授兒子美國革命,教材共準備了八小時,採訪前一天更是準備至凌晨三時。「教一個題目需花很多時間,孩子小時候的吸收能力不及現在,例如消化系統的教材準備約四小時,但要分開幾天教。」

Karen謂兩名孩子的學習內容愈來愈深,總有一天自己未必能繼續親自教他們,所以她期望兒子能透過由媽媽親自教授,提升對學習的興趣,「將來他們就要自己來、自己學。」Karen現時習慣把在家教學的進度,調節得比學校快,相當於先跟孩子預習。「我前陣子問過Ethan,不如他自行在學校學習,不要在我這邊先學,他卻搖頭,都是想由我先教。」雖然課程逐漸艱深,令Karen準備教材的時間漸長,「但我很享受和欣賞孩子願意跟我學習,即使辛苦些也值得。」

分享教材 趣學文理科目

 

Karen揀選了兩個教學活動分享給讀者,家長看後感興趣的話,不妨到其facebook專頁參考教材及實驗步驟。

1. 最小公倍數
適合年級:小四
學習內容:利用顏色幫助孩子認識數字二至十三中,各自的公倍數及共同公倍數,從而找出不同數字的最小公倍數。
材料:由Karen設計的公倍數教具
方法:
1. 每張膠片分別將數字二至十三的倍數(一至一百內)用不同顏色顯示。
2. 假設要找出二跟三的最小公倍數,可將二和三的膠片疊在一起,兩個數字的共同倍數會呈現另一種顏色,從重疊顏色中找出數值最小的,便是最小公倍數。
3. 將整份教具的膠片疊在一起後,仍然透明的數字為質數。

四和十的公倍數在膠片疊在一起後呈紫色。

2. 美國獨立戰爭
適合年齡:11歲或以上
學習內容:透過圖文並茂篇章、尋寶及畫地圖等學習美國獨立戰爭的歷史。
材料:上載至Karen facebook專頁的教學材料、顏色筆
方法:
1. 先閱讀一次歷史介紹篇章及到YouTube搜尋相關影片。Karen建議家長上網為孩子搜尋任何題材時,均可在關鍵字後加上「for kids」,例如「American War of Independence for kids」,影片內容立刻變得深入淺出。
2. 以尋寶遊戲方式重溫與該段歷史相關的問題;Karen示範當天就讓孩子從廚房找出糖以回答《食糖法》的問題,以及將《美國獨立宣言》收入睡房,讓孩子尋找。
3. 用顏色筆畫出當時的美國版圖。
4. 利用時序表重組歷史時序。

歷史教材加入大量圖片和顏色,可讓小朋友較易想像當時環境。

撰文:劉嘉曉

圖片:何健勇、受訪者提供

親子王授權轉載

其他閱讀:

專訪|孩子自小用二手貨學垃圾分類 環保百貨店老闆娘:培養孩子愛地球的初心,長大就能建立環保的態度

人物專訪︱利用故事和遊戲打破沉悶趣學中文 資深老師傳授小竅門

熱門文章

人物專訪|15歲少年創運動義教平台 將運動樂趣帶給弱勢兒童 成首屆救助兒童獎青年獎得主
11-06
暖心故事 | 男子重病入院忍痛送養 貓貓 再重逢牠衝上前深情擁抱舊主
10-22
爸爸學堂|好爸爸與孩子必做的30件事
10-24
新手媽媽因1理由 帶 高燒 BB返深圳睇急症 回港過關仍發燒被截停檢查
11-05
小雪女兒20歲生日 感恩媽咪不離不棄 修讀法律原來與童年遭遇有關
11-03

人物專訪|15歲少年創運動義教平台 將運動樂趣帶給弱勢兒童 成首屆救助兒童獎青年獎得主
2024-11-06
人物專訪|7歲男童藉 足球 克服害羞 爸爸學習正向管教踢出父子情
2024-10-18
祝福,由麥鳳璋校長的名字開始|湯圓
2024-10-08
人物專訪丨10歲基層女孩獲獎學金赴 劍橋大學交流 自小常進出醫院 夢想成為醫生救人
2024-10-03
人物專訪|資深社工黃鎮昌六年抱四 帶齊「日月星晨」4子 開露營車花一年時間環台
2024-09-26
人物專訪|Hush Home創辦人禤秀雯化興趣為事業 睡眠 專家兼媽媽的教養獨門心法
2024-08-31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