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敏感 | 為類固醇噴劑平反 西醫指通鼻塞噴鼻劑長期用易招反效果

2022-01-28


鼻敏感 是都市常見疾病,不論男女老幼,都有機會有鼻敏感。鼻敏感又稱過敏性鼻炎,主要因患者鼻腔或咽喉內的黏膜,對一些致敏原出現過敏反應,如在空氣中飄浮的麈蟎、花粉、霉菌、動物毛髮等。就如一般過敏症一樣,鼻敏感有遺傳性,如果父母有鼻敏感,極大可能會遺傳給孩子。

仁安醫院耳鼻喉科顧問醫生李定漢

仁安醫院耳鼻喉科顧問醫生李定漢指,鼻敏感通常分為兩大類,一是季節性鼻敏感,一是全年性鼻敏感。季節性鼻敏感是在某特定季節才會出現的鼻敏感,如果患者本身對花粉敏感,春天的徵狀就會較為嚴重,另外氣溫的變化亦有機會引致鼻敏感出現;全年性鼻敏感則是患者對周遭經常出現的致敏原有過敏反應。

除了用時間的長短去分辨外,西醫亦會以出現癥狀的頻密程度去判決鼻敏感的嚴重性,如果一星期有多於3天有鼻敏感徵狀,就會被界定為「中等至嚴重」,如果一星期少於3天,則為「輕微」。

鼻敏感的主要病癥為流鼻水、打噴嚏、鼻癢、鼻塞等。

類固醇噴劑不會引致後遺症

要治療鼻敏感,西醫會因應患者的病況,作出程度不一的治療,李醫生表示,最常用的方法就是用藥物或類固醇噴劑控制病情:「如果病人鼻敏感情況較輕微,醫生通常都會先處方口服藥物抗組織胺,中等至嚴重的病人,醫生現時都會傾向早點讓病人開始使用類固醇噴劑,再配合口服藥物處理。」當人體處於敏感反應時,細胞就會分泌一些「組織胺」,這物質會令身體出現過敏及發炎情況,而抗組織胺顧名思義,主要用作控制細胞分泌,能有效改善鼻敏感情況。

除了口服藥物,類固醇噴鼻劑亦是西醫經常處方的藥物之一,李醫生指,只要份量適當,就不用過分擔心有後遺症的出現:「知道很多家長都會擔心小朋友使用類固醇會有後遺症,但類固醇噴劑內的所含的類固醇其實很少,只要經過肝臟的化解,真正進入血液及身體的份量已所剩無幾。」他又指,類固醇所產生的嚴重後遺症通常來自高劑量,且長時間使用才會發生,一般經醫生處方的類固醇噴劑療程大約一至兩星期,如果患者控制了鼻敏感癥狀就會停藥,這樣就可以減少用量。

類固醇噴劑的藥力需要累積的,大約連續使用一星期後的效果為最佳。

李醫生又強調,類固醇噴劑並不會令患者依賴,相反坊間標榜着不含類固醇的通鼻塞噴劑,長時間使用就會產生依賴:「坊間那些通鼻塞的噴鼻劑主要是收縮鼻腔內的血管,從而令減輕鼻腔黏膜的腫脹,減輕鼻敏感所引致的鼻塞,但最多只能用數天,因為此類藥物有耐藥性,長期使用的話,血管可能無法收縮,反而更會愈來愈塞,甚至形成『藥物性鼻炎』。」

鼻敏感 無法100%根治

很多人都會問,鼻敏感有機會根治嗎?李醫生認為沒有100%的可能,但如果患者的鼻敏感情況嚴重,想進行較長期的治療,可以先進行致敏原測試,才能對症下藥:「一般而言,醫生都會用藥物或類固醇噴劑去治療鼻敏感,不過亦有些患者希望可以做脫敏治療,就要先找出令身體過敏的致敏原。」

「較為普遍的是快速測試,將常見的致敏原滴在皮膚上,看看是否會痕癢、紅腫或起風癩;另一種就是血液測試,直接驗出身體內的抗體,對哪一些致敏原有反應,從而判斷身體的過敏情況。」找到敏感根源後,醫生就可著手開始替患者進行脫敏治療:「最常用的做法是,將致敏原直接滴在患者舌頭底部,循序漸進,慢慢加重劑量,令身體適應致敏原,不再產生過敏反應。不過脫敏治療不能一步登天,需要花好幾年的時間去進行療程,基本上沒有太多人會選用。」

快速過敏測試示意圖

預防 鼻敏感 由生活做起

香港的空氣質素差,鼻敏感防不勝防,不想每次發作時都去看醫生,李醫生表示如果癥狀輕微,可以在家用生理鹽水沖洗鼻子,將刺激鼻腔黏膜的致敏原沖走,亦可紓緩鼻敏感所帶來的不適。不過要改善鼻敏感,就應該由日常生活中做起,遠離致敏原方為上策!

1. 定期以60度熱水清洗牀單、被子,有效殺死麈蟎;
2. 常常吸麈、除麈,保持家居清潔;
3. 二手煙有機會引致鼻敏感,應避免在家中吸煙,或戒煙;
4. 浴室、冷氣機、抽濕機容易藏霉菌,需定期清潔;
5. 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浴室保持乾爽;
6. 使用空氣清新機,可以減低室內空氣中的懸浮粒子,並定期清洗更換過濾網。

撰文:陳銘儀
鳴謝:仁安醫院耳鼻喉科顧問醫生李定漢醫生

更多文章:

鼻敏感 3大種類要分清 中醫天灸治療臨牀驗證改善率逾4成

熱門文章

12歲女童為提神 一日至少飲3杯 咖啡 致中度貧血 4類人不宜盲目飲用咖啡
11-02
全家確診 糖尿病 醫生揭三餐必加1物惹禍:發病率100%
09-26
減肥瘦身 | 狂吃 零食 停不下來?營養師揭5大原因 逐個擊破解決為食問題
10-25
中環歐陸貿易中心工業意外 18歲VTC學徒墮扶手電梯槽底 困1小時不治
11-22
與天地對話 | 姜皓文 罕談身世 未見過生父 12歲喪母後擔起照顧弟妹責任
11-22

食物營養|營養師+中醫師教你識破 蜜糖 潤燥禁忌 推介2款解秋燥小食
2024-11-23
皮膚炎|皮膚軟組織發炎真的要做手術?一方法判斷是否需要手術 治療5個正確程序︳親子健康
2024-11-22
南韓「 百日咳 」病例激增100倍 首現死亡個案 1個多月大嬰兒染病亡︱附傳播途徑+治理及預防方法
2024-11-14
食物安全|爸媽要留心!5種食品避免 微波爐 再加熱 嚴重或會誘發癌症
2024-11-13
醫療支援 | 調查:已婚港人需經濟支援上、中、下三代的日常生活或醫療開支 生活負擔沉重 56%復康港人因長期病歷致保障缺口
2024-11-12
寄生蟲 | 2歲男童腸內藏百條 蛔蟲 「休克險死」!醫生:因吃飯「2惡習」造成
2024-11-11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