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HD治療室|易心散等於ADHD?醫生:診斷須與同齡小朋友比較
2022-01-24
每逢考試季,家長都會出盡百寶令子女專心溫習,不過小朋友總是拖拖拉拉、顯得心不在焉,除了令家長頭疼,更擔心是患上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ADHD)。精神科專科醫生沈君豪指,其實小朋友的專注力會隨年齡而延長,診斷ADHD亦需要有多方面評估,有懷疑時最好還是找醫生作專業評估。
?
?
ADHD非看單一特徵
小朋友專注力有限,也容易分心,令家長難以辨識子女是否患上ADHD。沈醫生表示,小朋友心不在焉,背後可以有很多原因,並不能因此與ADHD劃上等號,正如咳嗽不代表就是患上肺炎,要排除所有可能原因才能斷症。「例如有可能是其他腦部發展障礙1,例如自閉症和讀寫障礙等;也有可能是小朋友正經歷生活問題,例如未適應新環境,導致情緒低落,顯得沒精打彩。」
沈醫生亦強調,易心散只是ADHD的其中一種特徵,評估時也要考慮有沒有其他相關症狀:「例如經常『坐唔定』、沒有記性和衝動難自控等,並且需要在不同場合都出現這些症狀,才可能是患上ADHD1,2。」他建議家長有擔心時,不妨向老師或其他照顧者了解情況,例如小朋友平日的課堂表現及朋輩關係等,不要自己「估估下」。
多方面評估輔助診斷
因此,ADHD的診斷並不是單次會面就能完成。沈醫生解釋:「由於ADHD有遺傳性,醫生在評估時會邀請家庭成員進行面談,了解家族病歷。另外亦會為小朋友安排系統性評估,透過臨床觀察作進一步評估1。」至於一些介乎確診與否的邊緣個案,就需要搜集更多資料以輔助診斷,不可急於一時。一旦確診,藥物是治療的主要方法,主要分為中樞神經刺激劑及非刺激劑,幫小朋友控制ADHD的症狀,再配合行為訓練雙管齊下,治療效果會更理想1。
4招提升小朋友專注力
事實上,小朋友的腦部發展會隨年齡增長,包括認知、集中力及執行功能等3,4。「要判斷小朋友的專注力是否『達標』,需要與同齡人比較。例如要小學生安坐15分鐘當然不難,但對3歲幼兒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沈醫生表示,一般要到小朋友6、7歲才能較準確判斷1,這是因為升小學後對專注力及自理能力的需求增加,ADHD症狀會變得更明顯。想在平日生活訓練子女專注力,沈醫生也有以下幾個小貼士:
1) 整理學習空間:小朋友易受環境影響,書枱應保持整齊簡潔,將玩具及擺設品等雜物通通收起;另外做功課及溫習時亦應關掉電視機,減少環境引誘,令他們更易集中精神1。
2) 減少電子時間:小朋友透過電子屏幕,被動接收大量的即時感官刺激,對於需要用腦思考的活動漸漸失去興趣和耐性。想消磨時間,可以多安排拼圖和下棋等遊戲,有助提升專注力1。
3) 將事情分拆完成:要長時間集中精神,大人亦未必做到,不妨將需要完成的課業分階段來做,每完成一個任務就可以小休息。爸媽亦可以適時獎勵他們,鼓勵小朋友堅持完成下去1。
4) 發掘小朋友興趣:幫小朋友發掘學術以外的專長,有助建立自信和成功感,而且當他們投入喜歡的活動,專注力也會隨着提升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