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中|進取的自行選擇|Ian Tsang
2021-12-23
聖誕節假期是個普天同慶的日子,但除了在假期後需要馬上進行期中考試的學生需要忙於温習外,小學六年級的學生家長亦要在剛收到第二次呈分試成績後,馬上為子女決定在2022年1月3日至17日期間、遞交申請的兩間「 自行分配學位 」階段中學選擇。
自行分配學位 = 進取?
在《中學學位分配辦法》下,即使學生未能成功在「自行分配學位」階段內分配到所提供的30%學位,他們仍然可以在明年4月下旬透過「統一派位」階段按派位組別、並配合隨機號碼先後分配餘下約64%學位。因此傳統上絕大多數家長和小學老師都會建議學生在「自行分配學位」階段採取進取的選校策略,因為即使未能成功獲得分配,他們仍然可以在「統一派位」階段必定獲派學位。
統一派位存在大量變數
但他們忽略了的是,「統一派位」階段本身涉及運氣成份和大量變數,當中涉及很多家長可能窮半生也未必能理解的人為因素。雖然「統一派位」階段保證學生獲分配學位,但並未能保證所獲派學校附合學生所屬組別的學習需要。
保守 = 下調
以全港大約半數校網為例,就如下學年起港島南區和離島兩區於「統一派位」階段均不會有任何英文中學可以提供過半數名額,直接影響區內第一派位組別學生在「統一派位」階段獲派英文中學的可能性。位處這些地區的學生家長,若希望在「自行分配學位」階段順利獲派英文中學,便有必要採取保守策略,至少要在第二志願選擇上降低選校的期望,最少要下調一至兩個「子派位組別」(Sub-band)。如果希望增加成功獲派英文中學的可能性,則需在兩個志願上均採取同一策略。
進取並不等於向上
相反,在其他校網內英文中學充裕的校網中,家長則毋須過份地保守選校。而可以進取選校的意思,實際上是代表家長可以為子女選擇相同「子派位組別」(Sub-band)的中學。除非心儀中學位處於區內英文中學供應不足的校網,否則的話,「進取」其實並不包含可以向上選擇的意思,而只是保守策略需要下調選校的一個反義詞。
作者:Ian Tsang
其他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