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為首掀起本地學者「跳槽潮」 大學高層人事頻變動 院校加速大灣區建校

2021-12-22


新冠疫情下,高等教育界已適應教研新常態,但大學人事和行政今年仍變幻莫測。香港大學校委會主席李國章交棒、校長張翔提早續約,但醫學院院長梁卓偉在內的半數院長即將離任。有分析指,以 港大 為首掀起本地學者「跳槽潮」,未來或進一步吸納海外華裔學者來港任職。各大學亦加速大灣區的分校建設,着重發展跨學科研究,來年創科和人工智能相關學額將會增加。

執掌港大校務委員會六年的李國章,主席任期本月底屆滿後,將交棒予校委會成員、新任監警會主席王沛詩,明年元旦履新;他卸任前,拍板提早與校長張翔續約。不過,港大去年由副校長開始的離職潮,今年蔓延至院長級。目前十個學院院長中,有一半已經或將會離職,包括工程學院、理學院和社會科學學院,而醫學院院長梁卓偉,早前亦宣布提早一年請辭。政府顧問專家、港大公共生學院院長福田敬二早前不獲校方續約,本月初離任;研究學院院長梁貫成月前亦低調離任。據悉教育學院院長葛文林亦萌生離意,欲返美發展。

有接近港大內部消息指,張翔上任以來,對校內教授晉升、續約要求甚高,不少學院或學系擢升現職教授的提議被「打回頭」,「結果造成一批現任教職員對自己處境和晉升機會不抱期望,甚至考慮轉工。」
港大逾半院長離職

不止港大,其他大學今年亦不乏學者轉投他校,甚至赴海外發展。消息指,隨着中美關係緊張,造就一批美籍華裔學者「棄美來港」,預料在空缺增多情況下,本地大學將羅致更多這類背景的學者。加上,科技大學校長史維與城市大學校長郭位,上月分別宣布提早卸任和不再續約,以校長等管理人員為首,本地大學勢將經歷另一次換血潮。

另一方面,多所大學正加速大灣區的分校建設,進度最快的科大(廣州)教學樓建築已平頂,明年九月開校;城大(東莞)校園今年已奠基動土;理大(佛山)、都大(肇慶)正籌建中。起步最晚的港大,九月與深圳市政府簽署合作備忘錄,擬於南山區石壁龍片區設立分校,校長張翔更透露將以「一校兩區」模式營運,讓兩地師生自由在港深上課。

八大研究經費充足

疫情下雖未能恢復與海外和內地通關,但八大今年亦迎來充足研究經費,政府落實投放新資源,如環保署的低碳綠色科研基金、生產力促進局的智慧交通基金等。理大副校長(研究及創新)趙汝恒坦言,本地大學更有不少項目獲內地資金「過河」,國家諸項創科發展計畫亦逐漸讓港人參與,例如大灣區青年基金等。他透露,研究資助局亦將與內地有相關協作研究計畫,擬明年推出。

提到跨學科領域研究近年蓬勃發展,趙汝恒以理大新成立的高等研究院為例,指今年開設多個研究中心,均涉及多個學科範疇協作。他透露,八大新一輪三年期學額規劃,創科、數據科學和人工智能等相關課程新學額,亦將佔一定比例。「按人力資源規劃,醫療相關學額將會增加,在整體一萬五千個學額總數不變的情況下,各校學額維持不減已當有增加,理大今輪學額分配結果尚算不錯。」

星島日報授權轉載

其他閱讀:

自資院校收生人數下降 校長陳卓禧鼓勵引入大灣區青年

中文大學與中文大學(深圳)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推動大灣區高等教育發展

熱門文章

中一自行分配學位2025︳學位分配通知安排/統一派位交表/中一註冊一文睇清 拆解9大關鍵問題
03-31
中學|德蘭中學 校長親自下廚炮製住家飯 為DSE考生打氣
04-03
仁濟醫院羅陳楚思小學 | 學生化身「小小KOL」 拍攝創意短片向區內居民宣揚環保
04-01
旺角14歲少年教胞弟做功課情緒激動 敲碗意外傷弟額頭
04-05
鴨脷洲女學生衝紅燈 遭的士撞飛撻落地 熱心途人上前慰問
04-04

城大與劍橋合作 攜手推出兩校亞洲區規模最大全球研究合作計劃
2025-04-01
VTC|IVE學生研發「太陽能風樹」推動高效可再生能源應用
2025-03-24
大專|20名大專院校學生獲頒 傑出服務獎
2025-03-24
中大 ︳與哈佛合作研發新藥物製劑方法 助提升心血管疾病、腫瘤科多種藥物功效
2025-03-20
城大|城大研提升海堤生態組件獲頒大禹獎
2025-03-20
城大蟬聯泰晤士高等教育「全球最國際化大學」 榮登榜首 力壓牛津劍橋
2025-03-20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