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資院校收生人數下降 校長陳卓禧鼓勵引入大灣區青年

2021-12-17


教育局上周向傳媒發放了本學年各 自資院校 的預計收生和實際收生統計,一如既往地引起了傳媒關注,焦點在自資院校有何出路、是否會有院校倒閉,以至政府對自資專上教育的最新政策、是否有助自資院校的發展等。

特區政府對自資高等教育有所行動,這已經寫在牆上。政府全面接受自資高等教育檢討報告書的建議,改組自資高等教育委員會,賦予撥款、批地等重要的資源分配權,使其發揮「策略性協調」各院校發展(其實是安排各院校的生存空間)的功能;另外,策動修改《專上學院條例》,將開辦和撤銷專上學院和學位課程的權力由特首會同行政會議轉交給教育局常任秘書長(而非政治委任的局長),將撤銷專上學院和學位課程的程序清晰化等,使「殺課程」和「殺校」變得切實可行,從軟和硬兩方面強化官方對自資高等教育的操控權力。

看教育局的數字,本學年自資高等教育的實際收生總數比去年下跌百分之五,跌幅不算大。不過,教育局十月中的立法會文件露出了重要端倪。教育局說,根據統計處去年九月發表的人口推算,「預計未來學齡人口持續下跌的情況並非過渡性而是結構性。」因此,學校包括自資高校收生人數下跌,只是香港人口問題的冰山一角。過去半年,香港各行各業,無論甚麼規模的都人手短缺,甚至有些空缺的招聘零申請,大家都說,究竟人都到哪里去了?

筆者參加有關港青到大灣區發展的討論,不時有人擔心香港會出現人才流失甚至被掏空的情形。

我的回應是,香港從來都是有進有出,如果人才不能流動就不會有人才願意來,社會的開放程度與人才的吸引力成正比。不過,如果鼓勵港青到大灣區內地城市升學和發展,卻不容許大灣區內地青年反過來到香港升學和發展,那就只會加劇香港人口問題,影響香港的整體競爭力甚至生存。

學校收生不足、僱主人手短缺,是香港人口問題首先爆發點,聚焦「殺」兩三所自資院校,減少一千幾百個學額,錯過了解決香港人口問題,後果全社會承擔。

陳卓禧
作者為香港專業進修學校及港專學院校長,從事高等教育管理工作逾二十年。

星島日報授權轉載

其他閱讀:

大灣區│調查:12%青年對大灣區打工感興趣

中文大學與中文大學(深圳)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推動大灣區高等教育發展

熱門文章

2025小一簡介會|4至5月熱門直資私立小學簡介會/開放日 留意報名日期 額滿即止
04-07
DSE2025 | 數學科試題答題簿被上傳「小紅書」 考評局:嚴肅跟進
04-08
學生津貼$2500取消︱議員批一刀切無諮詢 蔡若蓮:面對財赤要有所抉擇
04-07
珍惜生命| 珀麗灣 16歲少女墮樓 送院不治
04-06
前港姐季軍 袁彩雲 宣佈離婚? 神情嚴肅稱我離婚了 直言需要私人空間
04-04

大專|理大浸大醫學衛生相關學科修讀人數增 每名學生每年平均教學開支16.6萬
2025-04-07
城大與劍橋合作 攜手推出兩校亞洲區規模最大全球研究合作計劃
2025-04-01
VTC|IVE學生研發「太陽能風樹」推動高效可再生能源應用
2025-03-24
大專|20名大專院校學生獲頒 傑出服務獎
2025-03-24
中大 ︳與哈佛合作研發新藥物製劑方法 助提升心血管疾病、腫瘤科多種藥物功效
2025-03-20
城大|城大研提升海堤生態組件獲頒大禹獎
2025-03-20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