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叮蟲咬|野餐郊遊防四種最常咬人昆蟲 嚴重感染可致命 蜱蟲/蚊/紅火蟻/蜜蜂
2021-12-08
今冬不太冷,天清氣爽的日子,行山郊遊樂或在戶外草地上野餐,是疫情下很多港人一家大細的首選活動。除注意防曬外,還須小心 蚊叮蟲咬 ,當中尤以蜱蟲、蚊、紅火蟻及蜜蜂的進擊率最高。被這四種昆蟲叮咬,輕則皮膚腫痛痕癢,嚴重時更可過敏、發炎,甚至危及性命,不宜掉以輕心。
野餐郊遊防蚊叮蟲咬
1.蜱蟲 播致命病毒
皮膚科專科醫生陳厚毅說:「蜱蟲、蚊、紅火蟻及蜜蜂各屬不同類別的昆蟲,處理方法亦有所不同。蜱蟲最常出沒於草叢、樹木群及一些較污糟的地方,亦有機會寄生於部分動物的皮毛間,例如狗隻身上。小至2毫米至12毫米不等的蜱蟲,可傳播病毒例如巴貝西蟲病、萊姆病、寇熱及斑疹熱等,被其咬後皮膚會局部痕癢及充血,處理不當有機會引致感染,嚴重時有可能出現器官衰竭及生命危險。因其頭部有倒鈎,如把其拍死有機會令部分殘留肢體陷於人體皮膚,增加病毒擴散的風險,故一般最佳處理方法是用酒精塗抹傷口,有需要時再用鉗子將其取出,之後再用消毒藥水或酒精局部消毒處理。若果傷口持續發炎及紅腫有灼熱感,應盡快求診處理。」
2.蚊叮 過癢可發炎
至於一般蚊叮,處理上相對較簡單,「被蚊叮的部位有時會出現紅疹,未必會很痕癢,不過嚴重時有機會出現水疱或皮膚發炎。處理方法最重要是清潔被蚊叮的位置,紅腫痕癢正常情況下,一般數天後會有所改善,若皮膚太過痕癢可塗止痕藥膏或用冰敷來舒緩不適。如果出現發炎情況最好找醫生處理,並處方抗生素治療炎症。」
3.紅火蟻 毒性強烈
另一種要留意的蟲咬是紅火蟻。「紅火蟻最常出沒及築巢於草叢、堤壩、垃圾堆、果園、石頭堆及堆積木塊等場所。若觸碰其巢穴,紅火蟻有機會對人作出攻擊,並可連續進行叮咬和螯刺,在皮膚釋放毒液,令人痕癢灼痛,並於一兩天內形成白色膿胞。假如膿胞穿破更容易導致發炎情況惡化,也有機會引致永久留疤。部分被咬的患者會對毒液產生過敏反應,出現心口痛、惡心,甚至昏迷或嚴重時會致死的可能。如被紅火蟻咬傷,應盡快清洗傷口,因為沒有解毒劑,故一般以針對病徵作治療為主。被咬部位的敏感反應一般一星期後才會消失,期間可以冰敷、塗抗組織胺藥物或處方抗生素等,加快康復。若發覺被咬的部位太多或身體突然出現抽搐情況,應盡快求醫。」陳醫生稱。
4.蜂螯 慎過敏性休克
至於蜜蜂螯傷可謂戶外活動最常發生的蟲咬,大部分情況下被蜂螯,只會令人感覺不適,傷口出現輕微腫脹,最重要亦是立即清潔傷口,大部分痛楚症狀有機會在數小時後得以改善,一般舒緩痛楚方法如冰敷,已可解決問題。至於嚴重的過敏反應就要特別小心,因為可能危及性命安全,有需要進行急救治療,少數人受蜜蜂螯傷後會迅速發展成為過敏性休克,病徵包括出現蕁麻疹,以至呼吸困難、舌頭腫脹、心跳加速、惡心及頭暈等。若發現有休克情況,必須立即送院急救。
至於若孩子不幸被以上昆蟲叮咬,處理方法一般與成人相若,不過須多加留意小朋友狀況,因他們的表達能力不及成人,很多個案都是沒及時發現而出事,尤其是被蜱蟲寄生於毛髮遮擋的部位,於過了很久,出現了嚴重病徵時才被發現,延誤了最佳的治療黃金時間,亦增加了救治難度及致命風險。
星島日報授權轉載
其他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