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監測血糖新技術 配合大數據科研 攻克糖尿病 

2021-11-29


糖尿病是全球最普遍的慢性疾病之一,早前聯同各國專家為知名醫學期刊《刺針》的報告,制定糖尿病多元綜合策略的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內分泌及糖尿專科團隊,便揭示了糖尿病過去三十年的研究發展,再配合嶄新的血糖監測科技,為防治糖尿病帶來新方向。

很多人都知糖尿病是常見慢性疾病,卻未必知道此症已達全球關注的地步。據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講座教授陳重娥表示,現在全世界約有四點五億人罹患糖尿病及三億人患有前期糖尿,前年更有多達四百二十萬人因病及其併發症而導致死亡,而在現今新冠肺炎疫情下,糖尿病的脆弱性更尤為明顯。「當糖尿病患者感染新冠肺炎,其死亡風險會較非糖尿病患者高出至少兩倍,至於糖尿病人士如同時患有肥胖、心血管疾病或其他慢性病,死亡風險亦會高出三倍,所以糖尿病人如處於不正常的血糖水平,遇上任何急症情況都會誘發許多問題,甚至有機會出現肺炎及需要接受手術。」

事實上,按照世界衞生組織所定,糖尿病屬於全球四種能引致七成人口死亡的慢性疾病,情況不容忽視。糖尿病情如此嚴峻,陳教授認為全球化是其中一個主因。「在過去短短數十年間,全球由於環境、生態、食物質量,以至人類進食分量、活動能力及精神壓力等出現重大改變,悉數能令有糖尿傾向基因的人士,在內外夾擊的環境下患上糖尿病,並令全身出現各種問題。」

雖然全世界過去三十多年的研究,已找出很多關於糖尿病的秘密,包括知道基因、環境、個人行為如何引致身體紊亂,以及發明各種治療糖尿病的藥物,可是從研究回到現實環境,依然仍有很多患者未被診斷,因此中大醫學院團隊聯同各國糖尿病專家發表《刺針》報告,便針對如何執行及控制糖尿,制定了多元的綜合策略,包括利用數據收集來支持糖尿病的管理及治療。

陳教授說:「現在很多研究已指出大數據的重要性,由於每個糖尿病人情況不一,當中很多屬隱性患者,故此需要有效方案找出高危人士,並利用先進科技不停監測,從而幫助醫生作出診斷及病人自我照顧,並利用數據改善醫療系統,減少不必要的死亡及危疾。」

中大醫學院過去三十年儲存了大量糖尿病數據,藉此精準預測及管理糖尿病人士的風險,而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助理教授周怡君醫生亦稱,現正研究利用新科技,幫助前期糖尿人士預防疾病。「我們邀請了二百名高危人士參與計畫,當中三分二人發現患有糖尿或前期糖尿,由於通過改變生活模式,有機會逆轉前期糖尿,所以我們在為期三年的研究之中,利用了掃描式血糖機監測器收集數據,了解各種生活習慣與血糖水平之間的關係,如進食哪種食物會令血糖上升,或是運動後出現不同血糖反應,這些訊息都可幫助病人改善自己的生活方式,不但可將發展成為糖尿病的機會減半,罹患中風、心臟病的風險也可降低達三分之一。」

說到血糖檢測,周醫生指近年監測儀器愈見先進,如掃描式的監測機,只要掃描手臂上的感應器便可量度數據,當連接手提電話上的連續性血糖監測軟件/流動應用程式,便可進行實時監測。「以往藉傳統『篤手指』方式檢查血糖,大部分人每天只可量度數次,惟利用連續性血糖監測儀,每五分鐘便能量度一次,兩星期下來可收集達三千多個數據,足以清晰檢視藥物、生活習慣和血糖水平之間的關係。」周醫生續指,新式血糖機可能適合年老人士使用,部分更備有預警功能。「如檢測到血糖急速上升,血糖機會提醒患者採取適當行動,例如對一些接受強化胰島素治療的患者提醒追加胰島素,或幫助患者認識可影響血糖的生活方式因素,例如食物品質或數量、運動、睡眠質素、情緒壓力等,使他們有更多動力改變行為。此外也可把數據傳上雲端,分享給醫護人員、營養師及運動教練即時觀察分析,又或作為存取十四日或三十日的詳盡報告。」

除此,猶如人工胰臟的胰島素泵,同樣是治療糖尿病上的一大躍進。「新型的連續性血糖監測器,只要安裝在皮膚便可不停收集皮下血糖數據,現在更可將監測器連接胰島素泵,只要根據每分鐘感應到的血糖數字,便可為1型糖尿病人,不停供應合適分量的胰島素,除可省卻打針的不便,也可改善低血糖的情況。」

星島日報授權轉載

其他閱讀:

糖尿惡疾 | 頻現重症新個案 糖人養胰防惡化

【以水果當晚餐】食足一個月 青年糖尿中毒留院ICU

熱門文章

全家確診 糖尿病 醫生揭三餐必加1物惹禍:發病率100%
09-26
小雪│小雪宜溫補益腎防寒保暖 中醫推介滋潤解燥湯水提升免疫力│註冊中醫師李耀培
11-07
48歲兩孩媽媽罹患3期 乳癌 5年存活率僅10% 醫生教吃2食物至今3年半無復發
11-06
內地小學男生不聽父母勸 沉迷玩「 煙卡 」致手指潰爛現膿 醫生警告:嚴重會手指骨折
11-21
竇靖童 現身名流晚宴 戴耳環罕有淑女打扮被誤認王菲 側臉照與媽媽相似度超高
11-20

食物營養|營養師+中醫師教你識破 蜜糖 潤燥禁忌 推介2款解秋燥小食
2024-11-23
皮膚炎|皮膚軟組織發炎真的要做手術?一方法判斷是否需要手術 治療5個正確程序︳親子健康
2024-11-22
南韓「 百日咳 」病例激增100倍 首現死亡個案 1個多月大嬰兒染病亡︱附傳播途徑+治理及預防方法
2024-11-14
食物安全|爸媽要留心!5種食品避免 微波爐 再加熱 嚴重或會誘發癌症
2024-11-13
醫療支援 | 調查:已婚港人需經濟支援上、中、下三代的日常生活或醫療開支 生活負擔沉重 56%復康港人因長期病歷致保障缺口
2024-11-12
寄生蟲 | 2歲男童腸內藏百條 蛔蟲 「休克險死」!醫生:因吃飯「2惡習」造成
2024-11-11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