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課程|從評估準則看 IBMYP 科學課程(上)|Joyce Wu
2021-11-16
透過上一篇文章的簡介,相信大家都了解IBMYP下的科學課程(Science),與GCSE或A-Level學制下的科學課程有著一些根本上的差異,從教學理念到教學方式都有著截然不同的分野。IBMYP的科學課程以「提問為本」作為基礎,在考核學生的學術能力時也採取了不一樣的方式。
這時,家長及學生可能會問,「提問為本」教學模式底下的考核,又是如何進行的呢?
與其他的IBMYP學科相近,IBMYP科學課程(Science)都因應學生的學習成效而設定了四大評估準則,以下就讓我們一起探索從評估準則透視 IBMYP 科學課程的設計!
評估準則之一:認知與理解Knowing and Understanding
顧名思義,這項評估準則是為了考核學生對於科學知識及理論的認知與理解。
所謂認知與理解,就是指學生是否能夠靈活地應用學會的科學知識及理論,並具備將理論應用到不同現象的能力,並且透過相關資料作為輔助,通過對學科知識的探討,來判斷導師指定的陳述句及主張是否符合某些科學理論。
為了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度,IBMYP的老師們就會透過進行日常測驗,來評估學生是否對學科有了認知與理解。比方說,若學生最近獲得食物化學方面的知識,包括認識不同種類的營養素及其對身體所產生的效用,學校就會設計一項相關小測驗,讓學生透過回答營養素如何進入身體、而身體又會如何進行吸收等知識來展示自己的知識水平。
在衡量學生的程度方面,這些小測驗更會設定不同等級的題目,更容易地掌握學生的程度。一般而言,試卷題目會分為1-2級、3-4級、5-6級,以至最高的7-8級,每一份學科測驗都會有一至兩題的7-8級題目。若以上面的例子為基本,學生就要將營養素相關的原理應用到其他生物,如魚類及植物等,去展現自己對這項知識已達到融會貫通的程度。
評估準則之二:提問及設計實驗Inquiring and Design
說到IBMYP是以提問為本的教學理念,自然需要評估學生提問的能力。
在這項評估準備中,學生需要展現出具備提出質疑及設計研究議題以至實驗的能力,並通過科學探究的技巧去進行驗證。例如學生要運用不同的變量元素(Variables)去設計實驗,包括自變項(Independent Variable)、應變項(Dependent Variable)以及控制變項(Control Variable)等,並加以定期收集數據、設計及搜集實驗所需的材料以至器材,以回應實驗中具引導性的題目。
IBMYP科學課程的老師,會因應學生的程度而給予相應的協助。例如當學生在未有裝備任何科學知識的中學一年級時,學生就能夠獲得最大的協助,為實驗提供指引和建議。學生在這一年會累積大量的實驗經驗,重覆了解實驗的標準化程序,熟習自變項(Independent Variable)、應變項(Dependent Variable)以及控制變項(Control Variable)的用途及意義,同時訓練出設立公平實驗(Fair Test)的技巧,以及應用實驗用品與器材,為之後更深入的實驗打好基礎。
在升上中學三年級後,學生就會開始更大程度地應用自己所學,在實驗的籌備、設計及開展過程中擁有更大的自主度,並能夠為實驗前設(Hypothesis)進行解說,確保符合科學理論,運用控制及操縱不同的變量元素,朝著目標效果進行實驗。
當學生順利升上中學五年級,也就是IBMYP的最後一年,學生就會對實驗的方法及方向有最大的自主性。學生需要通過自己提出質疑的能力,設計符合科學理論的前設(Hypothesis),並應用五年來所學所得,獨自完成實驗及找出結果。
了解過IBMYP在學生的不同階段能夠獲得不同程度的支援後,大家會發現若學生未有在就讀IBMYP的前期,就已經培養出提出正確疑問及質疑的能力,以及未有裝備好資料搜集、對數據的分析能力和敏感度,在升上高年級後就會面對更大的困難。
因此,我們極力建議學生應把握就讀IBMYP初期獲得最多支援的時間,盡力裝備好自己進行科學實驗的能力,才能更游刃有餘地應付更困難、更複雜的實驗模式。
下一篇將與大家分享IBMYP科學課程的第三及第四項評估準則!
作者:Joyce Wu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