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酵母麵包是否無益 專家破解迷思

2021-11-19


一日三餐中,主食必不可少,麵包、米飯、麵條、饅頭、花卷、各種中式包點能瞬間掃除飢餓,日常很多人都喜歡食麵包之類的食物,當中常會用到「酵母粉」來使麵團更加鬆軟,但最近有指常吃用酵母製作的食物,對身體有害,專家們為大家解開謎團。

首先要了解一下甚麼是酵母。酵母是一種單細胞兼性厭氧真核微生物,歸屬生物性膨鬆劑。酵母在使用中會產生酵母菌,酵母菌在適宜的溫度與濕度下會大量繁殖並分解澱粉,吸收麵團中的糖分作為養料,從而產生較多的二氧化碳用於發麵。相比於泡打粉發麵,酵母則更加營養、健康,但單純酵母發麵需要較長的時間(和發酵溫度有關,一般需要2小時以上)。

酵母在麵團中能促進蛋白質鏈的形成。發酵過程中,酵母會吸收麵團中的糖分,產生二氧化碳和酒精,發揮「發酵」的作用。麵團在攪拌過程中會包入一些氧氣分子,攪拌之後的麵團延伸性大、阻力小,經過酵母的發酵後,麵團會通過氧化作用,使麵筋鏈相互結合,以此來增加麵筋強度。酵母在發酵的過程中會產生許多揮發性有機物質,有助於形成麵包等食品特有的烘焙氣味。

近日,網絡上流傳「饅頭、麵包在剛蒸(烤)好的時候不要吃,不然會得胃病」。觀其理由,矛頭是對準了酵母發酵後產生的二氧化碳。

中國國家高級食品檢驗師王思露表示,作為一種生物膨鬆劑,酵母在饅頭、麵包的發酵過程中,的確會產生二氧化碳,但酵母的發酵和產氣能力會受到溫度、麵團組成的成分、pH值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拿溫度舉例,溫度超過60℃,酵母就無法存活,更別指望酵母還能發酵產氣了。在蒸饅頭、烤麵包的過程中,加熱溫度明顯高於此溫度。因此,完全沒有必要擔心剛蒸(烤)出來的饅頭(麵包)還在大量產生二氧化碳。換而言之,就算其中含有少量的二氧化碳,也不會對身體造成傷害。

另外,坊間流傳「由於酵母的存在,剛蒸的饅頭、剛烤的麵包當中含有致癌物,千萬不能吃」。專家指拋開由於美拉德反應產生的致癌物—丙烯酰胺不談;酵母本身是微生物,在做麵包過程中作用在於發麵團階段。烤麵包的溫度一般在攝氏200度左右,還沒到這個溫度時,酵母就早已死掉了。因此,所謂的致癌與其無關。

如果根據坊間流傳的,「饅頭等麵食在熱著的時候會有致癌物」,那放涼之後致癌物也應該存在,難道會消失嗎?專家指這樣的說法本身就存在不合理性。
頭條日報授權轉載
其他閱讀:

食得白飯/白麵包多易患心臟病 英國研究:死亡風險增加27%

熱門文章

食物營養|醫生分享抗流感食材:每日100克 連續進食10日免疫力大增20倍!
01-05
3歲男童患「 假性近視 」 成因未必關電子產品事 醫生揭一壞習慣才是元兇
01-10
日本流感 「特別毒」? 前台大醫師剖析致死原因 公開7件必帶遊日防疫物品
02-04
姑侄 八仙嶺 行山失聯獲救 6歲童現低溫症徵狀 直升機送院治理
02-05
《殘酷一叮》童星 莫凱謙 變小鮮肉 身形高大帥氣潮爆
02-03

上學日用品要留心!專家逐一破解塑化劑/皮膚過敏陷阱 4招減少攝取量
2025-02-05
女性健康 | 女性 偏頭痛 發生率是男性3倍 中醫示警:調理體質是關鍵 教擺脫止痛藥依賴
2025-02-05
日本流感 「特別毒」? 前台大醫師剖析致死原因 公開7件必帶遊日防疫物品
2025-02-04
春季流感|年節過後易感冒?假期後作息亂、暴飲暴食致免疫力下降 醫生:3大建議增強免疫力
2025-02-04
早晨起床難?可能是 濕氣過重 !5招判斷體內是否有濕氣+祛濕食療
2025-02-04
長者身上有「 老人味 」?醫生指出原因 教4方法改善異味 簡單又安全
2025-02-03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