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痛症|坐骨神經痛到喊

2021-11-11


坐骨神經痛,會從屁股痛到腳,腳板掂到地都痛,如坐針氈。現代人久坐少運動,坐骨神經痛的發病率很高。很多人以為坐骨神經痛會自然好,但無視問題,或會令問題惡化。

坐骨神經是人體最長最粗的神經,由下背部一路經過臀部、大腿後側向下延伸,支配下肢肌肉的運動及感覺。坐骨神經痛只是一個症狀,引起痛症的原因有很多,例如運動創傷導致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孕婦盆骨前傾誘使肌內壓迫坐骨神經,或年老退化導致椎體前移,均會引致坐骨神經痛,出現肌肉麻痹、刺痛有如觸電或針刺般的感覺,甚至在咳嗽、打噴嚏時感到劇烈痛楚。

坐骨神經痛屬於中醫的「腰腿痛」、「坐臀風」、「痹證」等範疇,中醫稱之為「筋痹」、「筋痛」。中醫認為「肝主筋、腎主骨」,肝腎不足則筋骨容易失養,正氣不足、衛外不固,外來的風寒濕邪就更易來犯,乘虛侵襲經絡。邪留經絡,正氣為邪所阻,氣血凝滯,就會出現不同疼痛症狀。年老體虛、腰椎退化、腰腿受風寒、腰背曾受傷,或長期處於寒濕環境,亦會形成坐骨神經痛。

不通則痛,中醫紓緩痹證,主要利用針灸、推拿等方法,透過刺激相應穴位,達到疏通經絡、行氣活血、祛風通絡、溫經散寒止痛的作用。中醫推拿有十法,「按」和「揉」是其二,可健肌皮、營養筋脈、疏通氣血。按揉由小腿循行至腰腹的肝膽經,可活血行血,減少瘀積;還可疏肝理氣、調節情緒。配搭一些有祛風散寒、解痙通絡,活血化瘀功效的中藥作外敷或外洗,如獨活、桑寄生、伸筋草、牛膝、川芎等,對緩解肌肉痙攣和炎症,改善血液循環也有幫助。日常也應避免翹腳,少食酸味食物,因為「酸傷筋」,酸味過多會令筋絡收縮痠痛。

晚秋轉涼,熱脹冷縮的關係而令韌帶柔韌性變差,特別容易感到疲勞、筋肌僵硬、關節不適,坐骨神經痛更易發作。將按摩拉筋養成習慣,能有效舒筋活絡、預防痛症。

 

作者:唐安麒

中港台著名健康食療專家;為國際美洲大學工商管理榮譽博士、自然療法博士、曾修讀中藥營養學、體重控制學等,教你用最natural方式達至健康目標。

東周刊授權轉載

 

其他閱讀:

輕鬆養生 | 都市常見病

熱門文章

產後脫髮 點解決?1招助妳重拾魅力 成為髮量大富翁
04-01
抗癌| 腸化生 成癌需時5年 醫生:胃癌前病變不能逆轉 5個預防方法 | 外科專科醫生高彩華
03-03
體重 正常不等於健康!「瘦胖子」心血管死亡風險竟比肥胖者高52%
04-01
港漂疑霸佔電梯大堂建鞋櫃 拆消防門改裝走火通道成工人房
04-06
蕭正楠 首曬父子合照 告別遊戲動漫時光:深感能力越大 責任越大
04-06

BMI判斷肥胖不準確 學會指難度脂肪分布 倡訂新診斷標準(附《刺針》建議)
2025-04-07
孩子睡眠|復活節假期如何保持良好作息?專家:這6個要訣全年適用
2025-04-07
沒加糖等於含糖量為零?營養師教你認清5大隱藏版 含糖食物 !
2025-04-03
家長依賴AI自行診療致延誤就醫 3歲女童咳嗽一個月慘變 肺炎
2025-04-03
學生用電子屏幕時間長 8成中學生日花逾2小時打機或上網 衞生署倡限6至12歲兒童每日打機時間
2025-04-02
小朋友半夜咳嗽怎麼辦?中醫解析 夜咳 成因、種類和3大調理方法 | 中醫爸B
2025-04-02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