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障礙|早期確診用藥 多元療法 逆轉認知障礙|中大醫健園
2021-11-10
提起認知障礙症,很多人會想到腦退化症、老人癡呆症或柏金遜症,但原來當中有很多相異及混淆之處。正所謂認知障礙不可怕,可怕在於不認知,且聽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專家詳細講解其成因及療法。只要及早發現防治,老來一樣可以「腦」得健康。
香港人出名長壽,但年紀愈大,往往衍生出很多身體上的問題,認知障礙症便是其一。據中文大學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臨牀專業顧問區頴芝醫生表示,認知障礙症雖非只會在老年人身上出現,但年紀愈大,患上此症的機會愈高。「根據研究顯示,六十五歲以上人士大約有百分之五至百分之八的人患有認知障礙症,但到八十五歲則達三分一人口會患上此症,所以年紀愈大風險便愈高,而六十五歲之前患病機會率卻低得多,每十萬人之中大概只有四十二人出現早發性認知障礙症。」
因認知障礙症普遍在高齢人士身上發生,所以往往把它稱為老人癡呆症,又跟腦退化症、柏金遜症等混為一談,區醫生希望為大家清這幾個名稱的關係。「很久以前是稱作老人癡呆症,但癡呆二字帶有貶義,所以及後便正名為認知障礙症。」至於柏金遜症也很容易被混淆,因它雖然是腦部退化症的一種,卻屬於一種運動障礙,即絕大部分柏金遜症病人初期主要是行動上出現問題,如手震、僵硬、步履不穩和行動緩慢,而在認知上不會明顯退步。」
認知障礙症的成因其實有很多,當中可大致分為退化性及非退化性。「非退化性成因包括如腦腫瘤、腦積水、腦炎,甚至是腦癇等,都有機會導致認知出現問題,而其他成因也包括維他命缺乏、甲狀腺失調,或是肝及腎功能衰竭。然而絕大部分臨牀上遇到有認知退步的長者,都是因為退化性成因而引致。 退化性成因有幾種,最常見是阿茲海默症,佔所有認知障礙症大概七成。它是因大腦積聚澱粉狀蛋白而導致腦細胞死亡及腦部萎縮,從而引致漸進式的認知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