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課程|IBMYP 科學課程與其他學制科學課程的差異|Joyce Wu
2021-11-05
科學(Science)是國際文憑中學課程(IB MYP)的其中一項必修核心學科。作為學術性較豐富並具備一定難度理論性的核心學科,一直都令不少家長及學生為之苦惱,認為學科內容艱澀及難以取得好成績,更難以幫助子女進步。
事實上,IBMYP的科學課程從根本上也與其他學制有著很大的差異,而這些差異就是令學科顯得困難的主因,以下就為大家一一解構!
MYP科學課程在IB的定位
要了解MYP科學課程的難度,首先須了解科學課程在學制中的定位、作用及其設計。
如上文所述,科學是國際文憑中學課程(IBMYP)其中一個必須的核心學科。就讀IBMYP一年級至五年級,也就是一般所指的七年級及十一年級的學生,都需要選擇一科科學學科,作為五年核心科學課程的科目。
那麼,MYP科學課程與其他學制有何分別呢?那就可以從GCSE及A-Level說起。
GCSE及A-Level的科學課程,可視為相對較「傳統」的課程。學科一般會以不同的科學主題作為引子,在引起學生興趣後再層層深入地教授知識。以生物科(Biology)為例,學生面對的第一個章節,會是細胞到動物,再到不同的物種和其他生物主題。學生需要熟悉這些以內容為主導的學科,吸收知識後再游刃有餘地應用相關知識。
至於IBMYP,其課程就更為聚焦於發問為本的學習方式 (Inquiry based learning)。所謂發問為本,就是指學生能夠以獨立思考及提出質疑的能力,讓MYP科學老師在學生五年的學習生涯中更針對性及目標性地加強學生的科學探索能力。有別於其他學制因應不同主題吸收知識,MYP老師會在每個學期提出讓學生反思及質疑的學術主張,讓學生加以思考並吸收,再應用在不同的事物上。
何謂發問為本的學習模式?
上文提到發問為本的學習模式,相信不少家長也會感到困擾。我們可以透過老師提出的科學主張作例子:
「人類的健康會因為文化及飲食方式的條件限制而受到影響。(A person’s health is influenced by cultural and conditional changes to diet)」
老師在提出這項主張後,學生就需要圍繞這項學術陳述句進行深度思考,找出有研究興趣的重點,加以分析及理解,並化作自己的文字和基於事實或假設性的質疑,去進行資料搜集及分析,以印證所構思的科學理論或前設。
透過學術主張構思不同的問題及貿疑,有助於學生訓練獨立思考能力,對於升上IB高年級後所面對的種種挑戰也有所裨益。
科學探究的難度隨年級加深
許多家長及學生,在面對IBMYP科學課程時,都會有一種越讀越困惑的感覺。為什麼呢?
因為學生在 MYP 一、二年級時,主要會聚焦於理解科學理論, 學校方面也會為學生對科學理論的理解而提供不同程度的協助。但當學生逐漸成長及升班,MYP 會更側重學生在學術陳述句的基礎上建構更多具價值及思考空間的問題。學生需要依靠自己所學及理解,去提出屬於自己的質疑及前設。因此, 在MYP 課程從初中的理論學習到高中更側重於發問為本的學習模式的轉變中, 學生會有機會一下子適應不過來。
作者:Joyce Wu
其他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