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業壓力|青協調查:近半受訪中學生壓力指數偏高 逾半有抑鬱情緒

2021-11-04


^青協副總幹事徐小曼(中)。

開學至今兩個月,已接連發生多宗學童涉輕生身亡事件,情況令人憂慮。青年協會在上月就學生情緒及健康狀況,進行年度網上問卷調查,成功收集三千六百多名中學生回覆,發現有四成九受訪學生壓力指數屬偏高水平,自評達七至十分,主因為擔憂「成績未如理想」及「功課繁重,沒有私人空間」,亦有百分之七受訪學生表示對「好朋友移民或離校而去」感擔憂。

問卷亦參考美國及台灣的流行病學研究中心的抑鬱量表,以了解青少年的抑鬱情緒狀況,發現五成二受訪學生自評分數達十六分或以上,即出現抑鬱情緒表徵,較一九年同一調查微升半點,較常出現的徵狀包括難以專注在要做的事情上、為一些以往不受困擾的事而煩惱。

青協副總幹事徐小曼建議,學校應營造「求助不是軟弱,而是勇敢」的氛圍,在校內安排空間,讓學生放空、休息,再引導他們說出困難。她又以曾有服藥送院個案,事後表示並非想自殺,而是因為在內地工作的家長,無法回港照顧他,感到孤獨而服藥發泄為例,建議教師及家長亦應學習洞察學生的情緒行為,如出現不時肚痛、頭暈、拔自己的頭髮等身體反應,或故意藉挑釁行為、事事反駁等試探行為來吸引關注,有助及早介入提供協助。

調查又發現,近五成受訪學生在出現負面情緒時,會透過打機抒發情緒,亦分別有三成五表示會以看電影、聽歌等方式面對負面情緒;同時有三成六受訪學生,表示加上網課及做網上功課的時間,開學後平均屏幕時間達六小時或以上。

徐小曼認為凡事應適度,若長時間坐在電子屏幕前,或導致肥胖及視力受影響等問題,建議學生亦可以做運動、與朋友外出食飯等不同形式抒發情緒,以減少使用電子屏幕的負面影響。

星島日報授權轉載

其他文章:

適齡學生下跌 | 2公營中學僅能開辦1班中一 須向教育局申請學校發展方案

升中|讀Band1A中學 = Band1A學生?|Ian Tsang
  

熱門文章

IB補習狂熱|認受性/課程特色/與DSE比較: IBDP 適合你的子女嗎?|Edward Law
12-03
IB考試 |IBDP語言學科考試將數位化|Joyce Wu
02-01
IBDP同A-Level/ IAL 邊個較適合我的孩子?(三)|Joyce Wu
01-17
應采兒三母子賀年相 見證細仔容顏大轉變「不再女孩」? 網民: 爸爸陳小春基因太強大!
01-30
同住女兒私自買樓被查出 連累7旬媽媽要於2月底搬離 公屋 單位
01-24

九龍三育中學 首創地理信息實驗室 培育人才 建設智慧城市
2025-01-17
中一自行分配學位2025|中一自行收生截止報名 學校估計人才子女入學申請上升 強調擇優而錄
2025-01-17
嘉諾撒聖瑪利書院125周年開放日 1.18-19一連2日 設工作坊及校園導賞
2025-01-14
STEAM教育|叮叮科創大賽 皇仁舊生會中學倡設「電車體驗館」 奪中文組冠軍
2025-01-07
中一自行分配學位2025|即日起接受申請 家長不擔心「高才通」競爭:港生與內地生各有優勢
2025-01-02
中一自行分配學位24/25|22間熱門英中收生準則/面試內容/評核重點一覽
2024-12-27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