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食療|深秋轉涼最易骨痛發作 中醫內外處方減關節炎痛症

2021-10-20


晚秋期間步向冬季時分,天氣開始逐漸轉涼,因關節痠痛就醫的患者比例也不斷上升,求診數字較其他季節增加約一至兩成,當中尤其以類風濕性關節炎個案最為普遍。

由於較冷的天氣最易讓肌肉緊繃,身體筋骨亦容易引發疼痛、關節炎發作,特別是氣溫驟降時,血管收縮會讓血液循環差,交感神經異常興奮,而長期暴露濕冷狀態,關節軟組織便會產生類似發炎反應,使疼痛反應加劇,尤其是本身已有慢性疼痛疾病的患者,天氣一轉涼,症狀通常更形惡化。常見的痛症除了退化性關節炎、運動創傷後患等,還可能是免疫系統異常引發的類風濕性關節炎。

類風濕性關節炎好發於秋冬季節,典型症狀為對稱多發性關節炎,最常發生於小關節如手腳的關節,但其實全身的關節都可能受影響,並可能導致關節嚴重發炎、受破壞及變形,亦會影響身體其他器官,例如眼、皮膚、胸膜、心包膜和血管等。患者除要忍受嚴重關節疼痛,更可因關節變形導致殘障,除了生活品質深受影響,亦易因患者無法工作,導致家庭人力財力負擔。此症發病年齡大多由中年階段至老年,以女性患者較多,但其實任何年齡人士都有機會患上此症。

醫學界目前對於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成因仍未清楚了解,但已知道這種炎症與免疫系統失調有關,以及跟各種營養丶地理丶職業丶心理丶社會環境差異和遺傳因素有關係。

臨牀上,大部分病人使用西藥一段時間後會尋求中醫協助,主因是希望能減少使用止痛劑或類固醇,或以中醫藥協助改善服用西藥產生之副作用。中醫診斷上,類風濕性關節炎屬痹證範疇,多以肝腎虧虛為內因,又遭受風寒濕等外邪入侵而致病。中醫根據每個人具體病因辨證施治,治療上以祛風散寒、益氣養血、補養肝腎為主,中醫藥治療此症具療效且副作用少,也易於長期服用,而且尚有外治法,例如針灸、推拿、按摩、熱敷、外敷藥膏、燻洗等多種方法來輔助治療,可改善局部關節肌肉血液循環,達到疏通氣血,通則不痛的療效。

類風濕性關節炎目前並無預防方法,但還是可通過有規律的作息、充足睡眠、減少過度粗重工作、戒煙等來減少病發。除此,患者尤其需要注意保暖,初期可藉由熱敷、泡熱水5至10分鐘等方式,提高末梢循環並減緩不適。飲食調理方面,忌食辛辣肥膩之品、醃製(包括鹽醃)、煙燻、火烤和油炸等食物,避免高熱量飲食,保持健康均衡飲食習慣,並可多攝取有抗炎效果的深海魚類。以下這款湯療亦可幫助改善痹症、緩解疼痛,製作方法很簡單,亦適合大部分人平時飲用。

紓緩痹痛湯療

木瓜1個、薏苡仁10錢、清水適量,大火煮滾後轉細火,煲兩小時,加少許鹽或糖調味即成。具有舒筋活絡,除濕和胃功效。

患者若有明顯不適,建議先諮詢中醫師意見,選擇適合個人體質的食品及適當配伍其他藥材服用。病患者一旦關節炎發作,要及早求診,早期診斷早期治療,避免因延誤醫治而導致關節受破壞。

獲星島日報授權轉載

更多文章:

【關節健康】下肢髖關節病患 大人小孩常見

在家運動|運動專家 推介3大兒童伸展動作|慈慧幼苗

熱門文章

生風癩元兇:21種含水楊酸食物 容易引發 蕁麻疹
01-08
鼻敏感|網傳熱水蒸氣 通鼻 塞方法真有效?兒科醫生:治標不治本!5個緩解鼻塞的方式
01-14
兒童飲食|食 早餐 助提升學習表現 營養師拆解2款常見早餐的升糖指數
01-15
前TVB移英男星 林子博 15歲仔外表變化大現麻甩味?
01-06
粉嶺公屋鐵閘疑有「 踩線 」記號 街坊驚驚:我家門都有「C」字
01-20

媽媽想面色紅潤有光澤 少做8件事 中醫:成日躁底易傷心影響面色 推介2款簡易護心茶|親子健康
2025-01-22
大寒|大寒湯水防「五寒」 多食10款補益食物|註冊中醫師李耀培
2025-01-14
最健康蔬菜排行榜 第一名獲100分係打邊爐常客 5款 西洋菜 湯水食譜
2025-01-13
抗癌|前哈佛教授研究「 抗癌 蔬菜湯」做法簡單僅需4款蔬菜 每日2碗防癌減肥抗三高
2025-01-07
小寒 湯水食譜 西洋菜燉烏雞湯 「一拍、二摩、三溫暖」禦病防寒
2025-01-02
宮寒 是經痛主因 中醫KOL教4種「暖宮」法 附兩款紓經茶飲
2024-12-24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