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ADHD孩子常喧鬧不守秩序屬症狀 專家分享自測方法
2021-10-07
開學逾一個月,相信家長都十分關心小朋友的上課情況,包括發現小朋友經常坐不定、做事諸多甩漏、上課不專注,小心可能並非反叛而刻意與師長作對,而是患上了專注力不足及過度活躍症(下稱:ADHD),因而令他們對學習、生活及社交帶來負面影響。
ADHD患者可以分為專注力不足及過度活躍症兩類型,如果患者兩者皆有,則稱為複合型。由於患者腦中的一種神經傳遞物質:多巴胺分泌不足,令腦中無法傳遞一種干擾物質,以致腦中不同訊息在遊走,使患者容易分心、天馬行空的想法。
註冊輔導心理學家章景輝稱,香港的ADHD發病率約為3至5%,即每100名兒童之中,就有大約5人患病。由於ADHD涉及腦部的發展情況,一般家長或老師會在小朋友5至6歲,即開始要學習和守規則的階段,如發現其行為異常,一般都會再進行詳細評估,方可診斷孩子是否確診。今集全城自測會根據DSM-5診斷手冊,由專家提供ADHD自測方法,讓家長先作初步參考。
ADHD症狀自測
過度活躍症症狀:
1. 經常手舞足蹈
2. 在需要安坐的場合,經常擅自離座
3. 經常四圍跑或攀爬
4. 難以安靜地遊玩
5. 無時無刻都在活動
6. 多言
7. 經常搶着回答問題
8. 不能夠排隊輪候
9. 經常強行打擾其他人活動
專注力不足症狀:
1. 不能夠留心細節
2. 難以長時間專注於同一件事
3. 難以細心聆聽其他人的說話
4. 難以按照指引做事
5. 難以妥善安排日常生活計劃
6. 不喜歡需要全神貫注的事情
7. 好容易受到週遭環境或事情影響而分心
8. 經常遺失必需品
9. 經常忘記日常活動
專注力不足或過度活躍症的症狀各有9大點,在12歲前,至少出現6個症狀,並維持6個月以上,以及在多於兩個環境內出現,一般是家中、學校或社區,才會被確診。
10歲前把握用藥黃金期
大部分ADHD患者都可以透過藥物控制病情,而ADHD的用藥黃金期在10歲前,因為小朋友在10歲後開始踏入青春期,荷爾蒙和社交需要有變化,容易令患者衍生其他相關的情緒行為問題,對成長有不同程度的影響。因此建議家長及早去診斷,以及積極與校方商量用什麼計劃幫助小朋友,同時應先諮詢處方醫生,了解藥物的劑量和作用。
除了藥物外,亦會為ADHD患者進行認知行為治療,或家長管教的諮詢,讓患者不論在家庭或學校中,都可以有更好的適應。
頭條日報授權轉載
其他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