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ther Chu】母親的角色不應被取代
2016-04-30
最近朋友告訴我這真人真事。和藹的工人姐姐,用盡各種方法,也馴服不了正在反斗的小主人,直至使出殺手鐧:
如果妳再唔聽姐姐話,我罰妳今晚過媽媽房瞓!
小主人立即純如羔羊,貼貼服服地依著工人姐姐身邊撒嬌。問題看似解決,其實這才是問題所在。當父母把寶貴的親子關係,拱手奉送給別人,和孩子的「親密」就會這樣一去不返。
另一位媽媽,也告訴我類似的故事。
她生了女兒以後,由於經濟壓力,決定立即工作,仁慈的奶奶代幫忙看顧小孩,也照料得相當妥貼,孫兒很愛跟嫲嫲,媽媽非常安心。不過,過了一段時間,每當母親放工接女兒回家,她都會抓狂地捉緊嫲嫲放聲痛哭,不想和嫲嫲分開。
媽媽當然也不好受,應該她才是女兒最不願分開的人物,怎料媽媽的角色,在不知不覺間竟被取替了。
於是,媽媽寧願咬緊牙根生活,辭退工作,重建與女兒的親密關係。
身邊有不少母親,都曾妒忌過工人姐姐和奶奶,尤其見到兒女喜歡緊貼她們多於自己,心裏立即酸溜溜,彷如打爛了醋珵。有些媽媽,甚至和她們競爭,希望用各種物質方法,例如玩具和食物等去奪回孩子的心。
不過,媽媽們並不明白,其實孩子最需要是「時間」和「聯繫」,唯有得到陪伴和了解,才能進入他們的心靈,這也是建立任何親密關係的鎖匙。
親密的英文是intimacy,曾有人解作 into me see,意思是「進入看見真實的自己」。這樣的親密,不單是孩子的需要,對於父母更加重要,身邊不少夫婦都慨嘆配偶不能真正了解自己,有些生了孩子以後,反而缺少了以往夫妻間的親密。如果孩子不能在父母身上學習親密相處,他們也不會懂得怎樣和別人聯繫,更甚的會形成不少發展人際關係的障礙。
人生中的第一個親密關係是由母腹開始,透過胎兒與母親在生理及心理上的連繫,彼此傳遞訊息,漸漸建立親密關係。例如:胎兒用踢的方法表達自己需要,母親用搓搓肚子和溫柔的聲音回應胎兒,母嬰之間便產生連繫,感情依附亦隨之增強,親密就這樣開始了。
出世後的首六個月,嬰兒對母親的依附是非常重要,這母子之間的共生關係,是健康人際關係的重要關鍵。母親在這個階段是無人可以取替的,試想胎兒安穩地住在媽媽肚腹近10個月,並且熟悉媽媽的情感和聲音,出世後當然要貼緊媽媽才感到滿足和安全。
並且,天生的母性就是要撫育嬰孩,供給他們所需,做媽媽的才感到滿足。而根據有關研究,這樣的共生階段,到了孩子2歲便可完結,那時,他們要學習與母親分離,獨立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也是「了不起的兩歲」的重要成長任務。
在我家營地,經常接觸一些問題青年,因為這班哥哥需要與我們同住學習改變,所以他們的父母定期會來探訪。我時常發現這怪現象,由於青年的母親很多都沒有在兒子的童年時期和他們健康聯繫,所以,每當家庭探訪日,總會待他們如小孩子,除了給他們買大量零食,亦不斷撫摸他們,令到青年人非常不自在。
這種情況,其實反映母親的極度不安全,她們試圖以物質和身體的親密滿足自己缺欠的情感需要,希望得到兒子愛媽媽的心,難怪青年人感到渾身不自然。
如果媽媽們感到不安全,或內疚沒有照顧好小朋友,很容易會以情感箍緊子女,反而大大妨礙孩子日後獨立成長。
我也是被嫲嫲湊大的,縱然我很愛我的媽媽,在她在生的日子,能夠進入彼此心靈的親密時光卻寥寥可數,這也是人生中的一大遺憾。
母親是建立親密關係的不可取替人物,如果生活許可,我還是鼓勵母親們至少花半年時間撫養自己的孩子,給他們身心靈所需的歸屬與安全,以免日後要辛苦追回寶貴的親密關係,成為彼此生命中的遺憾。
作者:Esther Chu
文章獲 我家孩子不上幼稚園 – Go Kids 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