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課程│IBDP適合16至19歲 深入了解知識意義
2021-09-21
兩年制的IBDP為十六至十九歲學生而設,香港現有三十七所學校開辦該課程。課程重視學生明白和理解知識的過程,探討的學習內容亦較深入,令學生對學習更感興趣。
課程主要以四個部分組成,首先在六個學科範疇(語言及文學研究、語言習得、個人與社會、科學、數學、藝術)中選修六個科目,每科皆分為Standard Level(標準程度,SL)和Higher Level(高級程度,HL),學生可分別選修三科SL和HL,或選修四科HL及兩科SL。
另外三個核心部分為知識理論(Theory of Knowledge, TOK)、延伸論文(Extended Essay, EE),以及創意、行動、服務(Creativity, Action, Service, CAS)。學生完成IBDP後可升讀大學,因此IBDP有廣泛認可的評核制度,學生在每科選修科中最高可獲七分,TOK、EE和CAS可共得另外三分,故IBDP成績最高為四十五分。
香港開辦IBDP的三十七所學校中,有八所為直資學校,包括今年首誕IB狀元的優才(楊殷有娣)書院。
^譚仁杰(前排右二)表示學校奉行小班教學,特別適合推行IB課程,讓老師跟進學生的進度。
講求積極自律
優才(楊殷有娣)書院(下稱優才)於2018年度起開辦IBDP,與中學文憑試(DSE)課程並軌推行。校長譚國偉表示,由於直資學校受政府規管,IB課程的學額不能多於本地課程。現時該校一個級別中,可取錄近四分之一IB學生,所以四班中有其中一班為IBDP,每班約十多人;其餘三班推行DSE課程,每班約二十二至二十四人。
該校學生於中三開始要考慮選讀IBDP或DSE課程,學校會安排家長晚會講解IBDP,如學生希望修讀該課程,須經過家長和學生面試,讓校方了解其選讀IB課程的原因,並評估學生性格、能力。除了參考成績,該校也會邀請學生提供其感興趣的研究方向(research interest),集合多項因素再決定是否取錄學生修讀IBDP。該校IBDP主任譚仁杰博士強調,學校不把成績視為首要取錄條件,因為IBDP講求學生自律,「學生表現proactive(積極主動)也非常重要。」
鍛煉自主學習模式
譚仁杰表示,對於修讀IBDP的學生而言,最不習慣是要完成知識理論(TOK)和延伸論文(EE),故學校會為準備修讀IBDP的學生,於中四提前作準備。
以延伸論文為例,學生需要選擇感興趣的題目進行學術研究,再撰寫約四千字的論文。譚仁杰指出,以前學生主要由老師提供學習材料,只負責完成作業,「但IB講求自主學習,EE更需要學生自發探究問題,再試驗、分析和匯報。」老師會特別教授學生不同技巧,如搜集和引用資料,「學習如何引文和使用參考資料(citation和referencing),都是他們過往從未接觸過的。」
集思廣益學習論證
TOK令不少修讀IBDP的學生叫苦連天,因TOK着重思考層面,探索知識背後的意義,並要理解不同概念及其背後的演繹方法。TOK提交方式包括口頭匯報及一千六百字的文章,學生需建立並討論對知識的疑問,再對其作出知識主張和相反主張。探討的知識範疇包括數學、倫理、歷史、人文科學、宗教知識系統、自然科學、本土知識系統和藝術等,而理解知識的方式也有很多種,如推理、情感、記憶、想像、直覺、信仰、語言和感官認知,學生要在探究過程對其所研究的知識疑問作出印證和反證。
譚仁杰指該校任教TOK的老師會跟學生繪畫心智圖(mind map),找出其知識疑問的關鍵字,例如研究生理學的學生會先列出定義、作用、現實生活例子、涉及的學科、給人類社會帶來的影響、與生物的關係等。
預測成績可獲有條件取錄
修讀IBDP為其中一個升讀大學的途徑,校內成績可用作計算學生的Predicted Grade(預測成績)。如學生有意報讀海外大學,於IBDP第二年的學期初便要展開報名程序,而Predicted Grade有助學生爭取大學的有條件取錄。
撰文:劉嘉曉
圖片:受訪者提供
親子王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