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訓練│讀視藝科的益處│吳加里

2021-09-20


問過很多視藝師生:為甚麼修讀視藝?有興趣、被人讚賞、曾獲繪畫比賽獎等等。

以前,老師多以權威身分,「演講」是最典型的方法。又,「問題法」就是互動教學法嗎?如果仍以老師為中心,那並不是真的互動。好的問題法是需要訓練的。問得太淺,則根本不用思考。例如:「你今天有無吃飯?」「畫中有幾多個人?」如果用另一種方法來問,相信得出的答案會更有個性和更有趣。答之後還要追問,因為這能促使學生思考。學習在於過程,不應只看重結果。很多教師誤以為從前的中五美術及設計科公開考試是落後的,他們會說以前以兩支鉛筆去考寫生素描的價值甚低,不及今日的文憑試優秀。但他們可能不知道,中五生要在三小時內對着一些未見過的靜物或人體寫生,殊不容易。本文不在於比較以前中五會考和今天中六文憑試孰優孰劣,而只想提出一個重點:教師有沒有用問題去引導學生思考?

學生如不經思考訓練,便很難成為優秀的設計師和藝術人。視藝意義在於學懂思考!觀課時,常見教師對學生半錯、不經大腦的答案,竟然回答:「你答得很好!」而當學生答錯,老師更不敢說錯,還急忙潤色。視藝科在外國如英美澳加等一向比香港進步,最大原因是那里的視藝科教師比較專業,多數已花了數年時間在大學讀了藝術或設計學士,再修完教育文憑才可任教。學生也不當美術科是一門等閒科目,而是會力求完善,勤做功課及苦練技巧。

UCLA教育研究學院和資訊科技學院教授牙各.加特盧爾(James Catterall)花了十二年時間,追蹤一萬二千名學生。他們生於窮困家庭,其中一半修讀視覺藝術科,學校在師資和設備上都比其他學校多和好。研究結果顯示,那一半修讀視藝的學生,在其他科目和對社會關懷也大有進步。加特盧爾教授把研究報告寫進《Doing Welland Doing Goodby Doing Art》這本書,如果大家仍懷疑視藝教育的效用,大可找這本書來看看。

電郵:[email protected]

作者:吳加里

為香港美術教育協會前副會長、現任藝術教師、畫室創辦人。

星島日報授權轉載

熱門文章

邊玩邊學|18個兒童英文 YouTube頻道兒歌+故事推薦
09-20
【英文新領域】Shrimp or Prawn? 十五個經常混淆的生字
04-13
6大中英文電子書平台 逾5000本書免費任睇
02-18
沙田 小童 衣衫單薄赤腳被母拖住走 目擊者:當時11度體感得8度 小童母現身解釋苦衷掀爭議
04-01
66歲高齡婦人自然懷孕誕子 成為10寶媽 大女與細仔相差46年
04-03

親子手作|110個在家DIY 小遊戲+感官遊戲+科學探索
2025-01-27
蛇年新年裝飾|教你輕鬆親手製作 21款新年裝飾 環保利是封循環再用|新年手作
2025-01-14
 新年手作 │5款蛇年窗花剪紙+裝飾+拍攝道具
2025-01-07
家長教育「家長遊戲師」反思與實踐|Dr. WinWin @Dr. PLAY
2024-12-19
沙田崇真學校 《玩得喜》計劃 鼓勵孩子遊戲中學習|Dr. WinWin @Dr. PLAY
2024-12-16
邊玩邊學|16個幼兒 顔色形狀配對遊戲 趣味學習分辨顏色、形狀
2024-12-13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