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熱話|縮班殺校|詹漢銘校長
2021-09-17
^示意圖
昨天是九月十五日,是教育局「數人頭」的日子,對於小部分學校,這天是無奈及難過的,對於其他學校來說,這天也是一個訊號,危機又重臨,困難日子又再出現,學界再次面臨「縮班殺校」的日子。
「縮班殺校」這個用語出現於上世紀末,整個教育界,特別是小學及幼稚園首當其衝,人心惶惶,不少學校各出奇謀,希望能保住學校和教師,當時出現了不少使人心痛的畫面,還有就是教育局高層的冷漠態度。隨後,中學也面臨同樣困境,教育局才祭出三保等政策,希望能穩定教育生態,只是小學及幼稚園已成犧牲品,造成的傷害至今未忘。
到今天,適齡人口因未能預知的因素而出現急劇轉變,據統計處數字,由本學年開始至二零二七學年,適齡人口下跌超過一萬人,若以小班25人為一班計算,即到二零二七學年每年合共減少了四百班小一,這個跌幅不可謂不驚人,教育界已響起警號,新一輪的危機已非靜悄悄的來臨,是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襲擊教育界。
上世紀末曾出現的危難,在過去的十年出現一百八十度的轉變,適齡人口急劇增加,而導致教育局要推出不少臨時措施,如擴班、加班及加派等去滿足學額需求,至使不少學校要臨時處理各項安排,雖然過程中對學校產生不少影響,但教育界與教育局合力攜手,順利處理。歸根究底,過渡的殺校導致學額不足,而出現不少臨時及不理想的情況出現。
教育局要求每所學校每三年制定合適學校的發展計劃,規劃學校在未來的發展方向及預視學校將面對的各項挑戰及機遇,教育局會審視各校的計劃,給予意見。這方式既合理及必要,因每一個機構也必須與時並進,適當地作出改變,而更重要的是能預視各種情況,作最好的安排。到今天,我也希望教育局能作出完整及長遠的規劃,找出一個合適的方式去處理長期困擾教育界的死結,而非每年以短期措施處理,更非只以「縮班殺校」這不理學校死活的硬指標來處理。教育是對人的工作,不是一堆數字,更不是冷漠的機械化作業程序,既然社會大眾也希望教育界能肩負起教育下一代愛國愛港的使命,一個不穩定的教育生態如何能讓教師集中精力去做好甚至傑出地完成工作?教育局有責任為教育界作出長遠及穩定的規劃,正如特首林太所說,教育不是支出,是投資,純以金錢角度來考慮教育的發展,是短視及沒有遠見的,希望「縮班殺校」能成為絕唱,教育局與教育界能互相支持,為香港,為國家培育年青一代。
作者:詹漢銘校長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