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政策│少習英語,也可以不入大學,未來的路這樣嗎?│黃秉華
2021-09-10
中國大陸最近推出重要的教育改革,最受注目是「雙減政策」,即是減輕家長對外培(補習)的負擔,同時減少學生課餘的補課壓力,與此同時,今年以來有不同界別代表建議,把英語改為非主科,減少學生學習英語的時間,省下來的時間用作更均衡的多元化教育。
原來中國未來將以製造業實體經濟為發展重心,我們需要更多的技術人才、工程師和科學家,或簡單的說,未來是以STEM為中心的方向,科學、科技、工程、數學才是主科,語文可以是興趣和特定的科目,而不是以英語水平為來決定學生升學和就職。
中國在加入世貿組織前後,英語學習是全國高峰期,當時的中國要追求金融、服務、貿易與國際接軌,學生為了未來前途,學好英語是必須條件。現在中國是否不要跟國際接軌,大家不需要學英語嗎?不是,問題是英語過去二十年逐步發展起為「贏在起跑線」的目標,大家把起跑線愈拉愈前,英語在教育的地位便與實質不成正比,例如外培學習班當中,收費最高、最受歡迎就是英語課,學生不單只為國內考大學,也為留學海外讀研究院做準備。
隨著美國等西方國家為了保持本身競爭力,STEM研究學位不欲對中國學生有太多的開放,孩子全心全力讀了十幾年英語,去英美國家讀莎士比亞文學嗎?太不值得了。國內開始注重技術專業培訓,類似德國的工業為本的教育方向,從中小學加入理工科實驗課程,目的是為了提高中國的「工程師人口紅利」。把操練英文,花錢考英文標準試的時間和成本,用於更多的STEM工作坊,鼓勵學生創新創業,更加符合中國未來發展需要。
少習英語不是不學英語,不入大學但可以進入專業工程學校,未來可以擁有很好的前途,創意和技術才是明天的優勢,這一點,家長們需要有正確的認識,不要把孩子的資源錯配。
作者:黃秉華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