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尋夢想|移民後如何適應英美澳紐加的新學校環境?|浪遊家庭大歷奇
2021-09-08
對於有考慮移民或者旅居的家庭,他們都不能逃避要為仔女升學問題作出考慮。作為一個旅居過三處地方的旅居家庭,確實是每轉地方一次,便要重新為小朋友安排轉校。不過,從我們的經驗所得,其實小朋友識應力特強,我們作為父母,最重要的反而是放下擔心和緊張,相信孩子是好像海棉一樣,可以大量吸收新的知識和文化。還記得第一年我們出發旅居泰國,孩子只是三四歲,在香港還是幼稚園階段,英文連二十六個字母都未完全懂得,當時升讀的國際學校是星加坡人辦學,所以課程出奇地深,英文科更要每星期默生字。起初孩子拿默書回來確實是零分,但是過了三個月,他已經完全適應,除了默書可以拿滿分回來之外,他更能以流利的英語說話和閱讀。
在這裏,我想帶出的是人天生有適應環境的能力,小孩子更是剛剛出廠,所以這種天賦能力比大人更强。可惜作為家長,通常都喜歡過份擔心和忍不住插手,有些甚至為了要小朋友段時間內追上當地人的語文水平,而請補習老師日補夜補,最後只苦了兒童,這又何必呢!到了外地,反正學習氣氛比香港輕鬆,何不嘗試給自己和孩子一個「調整期」,讓大家可以有充分時間好好適應新環境,這樣不是比短時間內強行孩子適應新學校新生活更人性化嗎?
除此以外,到了一個新的學校環境,無論家長和學生都必須要適應新學校的校內文化。有部分家長認為,孩子本身已經在港就讀國際學校,只要移居或旅居時,同樣揀選國際學校讓孩子入讀,便不用擔心適應問題。事實上,雖然國際學校通常的主語言是英語,但千萬不要以為每一間國際學校的校內文化是完全一樣的。例如,英式的國際學校,和美式的國際學校已經非常不一樣,加拿大和澳州國際學校就更不用說了。雖然課本同樣是英文,但是課程不一,程度要求也不一致,甚至英文用語也因為英式英語和美式英語有別而大不同。英國學校文化通常講究階級傳統,學長通常有一定特權,這和美國文化裏重視平等不盡相同。此外,英式國際學校會跟英國假期,但美式國際學校會跟美國假期,一年的總上課日也會有些許不同。這些都是值得我們注意的。
當我們走出世界,就會發現國際學校各式其式的,新入學的學生特別需要有心理準備適應當中的文化差異。雖然香港是個非常國際化的大都會,香港人不會對西方文化陌生,但是在一些情況卻會很多東西文化大不同。例如,去年在澳州疫情還未算嚴重時,一個已移民到澳州的香港家庭知道新冠病毒傳播力強,所以主動為孩子帶上口罩上學。可是,學校老師看見後卻告訴那家長不要再為孩子帶口罩,因為當地政府沒有建議學童帶口罩上學,並說口罩是醫護人員在想要用的。那位香港家長聽了當然不是味兒,因為他真的覺得戴口罩是有必要的。當然,當時澳州疫情是未算嚴重的,但至到後期校方也收到當地政府建議國民戴口罩的措施,才開始讓孩子帶上口罩。從簡單一個「戴口罩與否」的問題,我們便可窺探到東西文化根本上的差異。
作者:浪遊家庭大歷奇
其他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