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與較量│輸贏不在起跑綫|黃文龍副校長

2021-08-10


今屆奧運會幾經周折,終於在疫情仍然籠罩的情況下完滿結束,雖然未能親身到現場支持運動健兒的落力表現,但在電視機前見證他們一次又一次打破最佳紀錄,甚至奪得獎牌,確實感到很是感動。

從奧運比賽項目中,每場賽事的鳴槍聲響起開始,所有運動員都帶着家鄉及人民的愛與支持,努力向着目標進發。能夠成為代表隊成員,再入圍全世界頂尖運動員的大型賽事,委實不容易。因此,取得比賽入場門票,已屬難能可貴。能夠奪得獎牌,除了努力付出血汗與時間訓練之外,還需多方面配合才可。有些運動員希望有最佳表現,打破個人或地區紀錄,有些則希望能夠順利完成或享受賽事,甚至向前輩偶像同場競技。當然,能夠奪得金銀銅牌自然是錦上添花。

與運動員一樣,每位學生都有着不同的背景、能力、興趣和理念。有些天生下來便對數學特別有興趣,有些則對學習語文有更強的吸收能力,有些對體育或視藝等術科有過人天分,人人的起跑綫其實都不一樣,那麼又何來「贏」或「輸」在起跑綫這道理呢?

常言道:「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這理念是正確的。我們為下一代盡力提供或製造更多及更優質的機會,好讓他們能夠在啟航時有更好的表現,這是無可厚非的。但如果我們不明白,甚至不接受子女其實不是參加該項「比賽」的材料,而硬性要求他們上陣,與其他健兒比賽,那麼這條起跑綫即使有多順暢,或家長已為子女製造最佳條件也好,子女也不會「贏在起跑綫」,甚至對賽事產生抗拒感。

筆者從小便在想,究竟我們的教育體制,是否有可能可以安排不同學習能力的人,參與不同的學習課程。例如學生A中文成績較佳,但數學科卻比其他同學稍遜,是否可以讓其修讀高年級的中文課,同時修讀低年級的數學課?當然知易行難,一位同學可能還有機會安排,但如果全校八百多名學生同時採用這措施,在行政編排上是極度複雜的,而且要達成上述的理念,背後還有很多細節位例如場地佈置、老師編制等要處理。

既然人人都有不同的起跑綫,其實學習真的是要與別人較技,必須一較高下嗎?在日常生活經驗中,往往也看到很多升讀「非Band 1」中學的學生,或升讀非主流大學科目的畢業生,他們往往於社會上仍然佔有一席位。相反,入讀主流Band 1中學或大學、又或升讀海外大學的,畢業後也不一定吃得開。贏在起跑,但輸了在終點綫,相信絕非家長所願。

人類自誕生日起,其實每一天也在學習。學習呼吸、說話、走路、社交、運動、主流或非主流課程、貢獻社會等等。學習,一直也是很個人的,亦是很長遠的任務。縱然大家已「落場」參與賽事,但每人都有不同的起跑綫,根本不需要比較輸贏,倒不如在屬於自己的賽道上享受賽程,體驗終生學習的樂趣吧!

 

作者:黃文龍(小學副校長)

星島日報授權轉載

 

其他閱讀:

東京奧運|獎牌背後的故事|高慧然

育兒漫畫 | 孩子有這14種行為,可能是他發出的「求救」信號 | 牛媽彭小蹦

熱門文章

女兒抱怨功課太多寫唔完 媽媽:看見抱怨背後的堅持|孝瑜療日常
04-10
親子關係 ︳與青春期子女溝通的「五大地雷」爸媽要知!心理學家:這些話一說就破壞信任
03-28
子女即將踏入青春期 家長必學12個方法維持良好親子關係
08-08
前港姐林穎嫺18歲囡囡 選美超越媽咪全盛期 考入UCLA文武雙全
04-03
大女1歲確診 天使綜合症 日本堅強媽媽帶女兒「感受幸福」 用愛改寫人生篇章
04-10

蒙特梭利 | 讓真正的蒙氏教育走進家庭 開闢育兒新里程
2024-04-08
移英港媽:睇完《 Adolescence 》學點樣同小朋友傾偈|一一愛生活
2025-04-11
女兒抱怨功課太多寫唔完 媽媽:看見抱怨背後的堅持|孝瑜療日常
2025-04-10
正向管教 指南|慈慧幼苗
2025-04-10
收起「人格批判」的習慣|Connie Walk
2025-04-09
媽媽對孩子感到厭煩、抗拒的3個原因 一招找回更好的自己!|Grace正向教養師
2025-04-08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