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關係│孩子的情緒原來是因為我的著急? 如何化解親子情緒乒乓效應│黃詠詩

2021-08-09


子澄的行為情況好轉了,但媽媽反而緊張了,容易為孩子做得不夠好的事而對孩子發脾氣,是為什麼呢?子澄的媽媽本來也希望孩子有個輕鬆的童年。因為自己自小也常常被批評,所以在孩子出世後也提醒自己不要常批評孩子的行為。可是,隨着孩子長大,在生活上久不久就會有人因為孩子的行為提點子澄與媽媽,像是孩子不夠有禮貌、功課不夠整潔、吃飯時飯掉到地上等等。媽媽發現自己一被「提點」,就會特別緊張,對孩子的語氣也會很重。久而久之,子澄有點怕媽媽,媽媽的輕微批評與不滿,也會引來子澄的情緒反應與對抗。

自身焦慮對親子關係的影響

不少父母在不自覺間變成「虎爸虎媽」,原來也不是有心要生活與學習上逼迫孩子。就好像子澄媽媽一樣,很容易把「孩子做得不好」的行為,視為「自己教得不好的錯」,於是一留意到孩子不夠好,自己就緊張起來。

另一個常常令父母按耐不住炆憎的原因,就是我們容易把「孩子現在的不足,視為不能改善的問題」,擔心孩子的行為不會變好,只會變差,

意識到自己緊張的根源,是改善自己與孩子相處的「乒乓效應」第一步。世上沒有孩子是完美而不犯錯的,同時也沒有完美地控制情緒的父母。同是與孩子想辦法進步,包容地思考方法,與不接納地指出錯處與懲罰,對孩子的感受來說有着天淵之別。當孩子開始長大,什麼是他可以從父母身上得到的安全感呢?其中之一就是當做錯事,父母的愛與包容也不會改變,他們永遠是孩子的後盾,回到家總可以一起想辦法的。

 

作者:黃詠詩

其他文章:

【情緒健康】我們有給予情緒表達的機會嗎?│黃詠詩

【親子關係】孩子經常被否定反而更不合作

熱門文章

親子教養|孩子被寵壞 的5大特徵?親子專家教你見招拆招!
03-18
【拜年如何叫親戚?】認住關係圖
02-01
從心理學角度分析為何孩子愛挑戰家長底線|何基佑
03-20
沙田 小童 衣衫單薄赤腳被母拖住走 目擊者:當時11度體感得8度 小童母現身解釋苦衷掀爭議
04-01
66歲高齡婦人自然懷孕誕子 成為10寶媽 大女與細仔相差46年
04-03

蒙特梭利 | 讓真正的蒙氏教育走進家庭 開闢育兒新里程
2024-04-08
世上永恆不變的愛|梁紀昌
2025-04-03
外國媽媽精心設計25條問題 讓爸媽了解孩子在校情況
2025-04-02
媽媽陪着孩子走過 做功課 的壞心情:我們都很努力了|我們不只是老師
2025-04-02
懲罰隱藏的風險|Connie Walk
2025-04-01
家有體弱兒是怎樣的體驗?|孝瑜療日常
2025-03-31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