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教養|法國的孩子懂得說:「我不喜歡!」|何基佑

2021-08-09


^示意圖

我們成年人說話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習慣,特別當我們覺得自己老練了,覺得自己看透一切,對身邊的事物,甚麼都有意見,甚麼都有想法。稍不合意時很容易就會衝口而出一些負面的評語:

「呢間餐廳啲嘢好難食。」

「呢部車好樣衰。」

「呢首歌好難聽。」

「呢個設計好肉酸。」

「呢條裙好核突。」

「呢個唔好。」

這些順口的評語雖然沒有成本,同時卻沒有養分。由於這些評語每天會不自覺地出現,耳濡目染下,我們的孩子也會這樣用這種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這種表達方式最嚴重的問題就是:東西不好,全因爲是別人的問題。

很多時,這些東西並沒好壞之分,只是自己當下的主觀感覺凌駕一切,這可以是一種驕傲,甚至是愚昧。彷彿是在說:「我的品味沒有問題,是你的東西不好/肉酸而已。」

記得有一次我接觸一名法國媽媽,言談之間她告訴我法國人的管教文化。這位媽媽說:「我們鼓勵子女說:「我不喜歡。」」。與其說某某煮的東西難吃,我們傾向會說:「我不喜歡(不代表你煮得難吃)。」,「我不喜歡這部車的外型。」。法國人的種想法也不無道理,既然大家的動機都是在表達自己的喜好,那又何必批評是對方的問題呢?難道自己的主觀感覺就是標準嗎?何不乾脆說自己不喜歡呢?好像音樂這類藝術,其實沒有好聽與不好聽,只有喜歡與不喜歡。當我們一下子直斥人家的出品有問題時,我們豈不是以教導孩子以自己的主觀感覺去否定對方的付出嗎?再者,通常這些評價都不乏負面詞語與「肉酸」,「樣衰」,「核突」等等。說得多,聽得多,最後滿腦子都充滿負面詞彙。此外,當孩子習慣說「不喜歡」,他們很自然就會思想不喜歡的地方在哪裏,過程中可以認識自己更多,總比隨便拋下一句「好樣衰」來得有深度。

筆者曾經覺得法國人的態度比較高傲,但想深一層,能夠從少習慣坦誠地表達自己的喜惡,總比習慣否定對方好。也許是時候我們檢視一下自己有沒有經常隨意地批評與否定別人,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留心自己與朋友聊天時的用詞,或者留意子女的表達喜惡的方式都可以略知一二。

作者:何基佑

Facebook:  www.facebook.com/hokeeyau

 

其他閱讀:

親子教養|兒童理財課:「別讓孩子點餐飲!」|何基佑

孩子活動|童軍教會我的事|何基佑

熱門文章

育兒漫畫|孩子逐漸長大,父母準備好「退出」了嗎?|牛媽彭小蹦
02-09
強逼子女道歉只會換來敷衍 專家:5個步驟助孩子知錯改正
02-16
電子成癮 ︱幼童沉迷睇CoComelon猶如興奮劑會上癮? 心理學家提出4建議應對
02-19
28歲女醫學生畢業次年查出患癌 抗癌5年離世 母親: 掏空所有錢財只想治好她
02-22
諾如病毒|內地女子無戴口罩去公廁後感染 沒特效藥酒精無效
02-22

蒙特梭利 | 讓真正的蒙氏教育走進家庭 開闢育兒新里程
2024-04-08
陪孩子成長需要「無用的等待」 所有的擔心都會過去!|曾心怡臨床心理師
2025-02-23
打機 有好處?日本研究:有利改善精神健康
2025-02-21
傷健共融?|湯圓
2025-02-21
大家庭人多熱鬧 不同的教養方式產生碰撞 應該怎麼做?|蘇飛正探險
2025-02-20
親子教養|應對小朋友胡亂擲東西9步曲
2025-02-20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