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養心得︳從消費券教授子女理財之道︳黃文龍副校長

2021-08-03


今期專欄出版之日,應該亦是本港派發首批消費券之時。相信不少市民都有領取消費券,現時正熱烈討論應如何運用,甚至已開始使用。雖然計劃只為年滿18歲或以上人士而設,然而,家中有小孩的家庭,其實亦可視此次派發消費券,作為教育之用。

學童從幼稚園升讀小學,便會接觸到有關港幣的教學內容。其中更會認識貨幣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與互換,甚至找續等需運用加法和減法的課程。「錢」的運用,既真確又實在,所以作為家長,其實應該於日常生活中以事例作演繹,好讓子女明白,父母辛勤工作賺取的「錢」,究竟是甚麼一回事。

小孩子其實很少機會可以真正理解金錢的意義及運用,對某些學童來說,可能八達通便是他們心中的「財產」。有家長表示子女曾經以為父母只需前往櫃員機,便可以直接取得金錢使用。如父母不早作提醒,子女可能會很遲才明白做人要量入為出、節儉是美德等道理。加上現今科技又已經到了電子支付的年代,隨着科技為人類帶來的方便越是正面,我們亦會在不知不覺間,很容易地在網絡世界購物及交易。曾有家長訴苦,說自己不小心讓兒子在手機遊戲內購買銀碼不少的點數「課金」;又或是自己也難以自拔地購買了衣服甚至食物等東西,看來理財觀念,真的需要從小培養才行。

要預防子女不會「先洗未來錢」,學會理財是很重要的,以下集合了很多家長的管教經驗,可與大家分享:

1. 教導子女分辨「需要」與「想要」,例如為子女舉辦聖誕派對或生日會前,一起擬定禮物的定義,讓他們明白哪些是生活必需品,哪些是非必需品。
2. 將每日的各項開支記錄,例如購買零食或增值金額,並與子女分享,以加強他們的理財概念。
3. 乘坐交通工具時,如有轉乘優惠、分段收費或回贈優惠等資訊,慢慢教導子女,讓他們明白「慳得一蚊得一蚊」的道理。
4. 借是次政府派發消費券,讓市民「必須」消費這機會,與較年長的子女商討究竟家中最需要購買甚麼用品或是否有「必買」的物品,善用這筆額外錢財。
5. 以身作則,讓子女明白「錢」雖然不是萬能,但絕對要小心管理,始終自己不能永遠無限量支援子女。
6. 心中富有,學會知足、感恩、分享及「施比受更為有福」這道理,當然要先顧好自己的財務狀況,有餘裕才能幫助其他有需要的人。 

俗語說「大富由天,小富由儉」,我們不會奢望政府每年都會派發消費券或現金予市民,自己應該為家庭努力理財,希望下一代能夠有更安穩的日子。相對地,子女亦然,及早讓他們明白理財的重要性,不需等待父母的「消費券」,才是活得精彩的下一代。

作者:黃文龍 小學副校長

星島日報授權轉載

其他閱讀﹕

親子關係|媽媽也追星

親子教養|公平|王思慧

熱門文章

不要想控制孩子的方向,要成為支持孩子的力量|尚瑞君
04-26
正向教育|別一味只向孩子Say No!5個方法助父母更好傳遞教養信息
04-20
親子教養 | 家長 教養 如何影響孩子的自愛與自立?中學資深教師分享5個實用建議
04-25
疑提供嬰兒性別選擇及代母服務 每次收60萬元 警拘董事夫婦共10人
04-27
溫哥華 私家車突撞向慶典人群 消息指現場7死20傷
04-27

蒙特梭利 | 讓真正的蒙氏教育走進家庭 開闢育兒新里程
2024-04-08
教養心得|摧毀孩子童年成長的10大禁條
2025-04-27
小朋友面對大場面 5個自信得體錦囊|梁紀昌
2025-04-27
育兒漫畫|養兒子省心秘訣 必要時可續命|牛媽彭小蹦
2025-04-27
不要想控制孩子的方向,要成為支持孩子的力量|尚瑞君
2025-04-26
我的八十後同學(The First Grader)|梁紀昌
2025-04-26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