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食療︳應對小兒積滯 改善消化能力

2021-05-10


小兒積滯是兒科常見的一種胃腸疾病。臨床上以納呆厭食、食而不化、腹滿腹脹、嘔吐乳食、大便腥臭為主要症狀。

由於小兒不知自節,如果餵養不當,便會傷害脾胃,以致脾胃功能失常,運化失職,不能正常消化食物而形成積滯,這是發生本病的主要原因。另外,由於小兒發育未全,特別是個別體質較差的小兒,脾胃功能薄弱,飲食稍有不慎,便易停滯不消,形成虛中挾實的積滯。

中醫對積滯這類疾病,治療效果較好。首先,中醫是針對積滯的成因,以消食導滯的方法,幫助胃腸消化,去除積滯,常用山楂、神曲、麥芽、陳皮等藥物加減治療。其次,對脾胃較虛弱的小兒,則需以健脾益氣為主,如用黨參、白朮、淮山等,再佐以消導之法。如果虛寒較甚者,則宜以溫中散寒為主。

此外,中醫尚有外治法,如針灸、按摩、推拿、捏脊等。其中捏脊療法簡單易行,對治療本病及其他消化不良、消瘦疲乏、疳症等都有一定的效果。

此法的治療部位是背部中央督脈,從長強穴至大椎穴。手法是以兩手指背橫壓在長強穴處,向大椎推進,同時以兩手拇指與食指合作,將皮膚肌肉捏起,交替向上,直至大椎,完成以上動作視為一次,連續推捏六次。捏完後,再以兩拇指從命門穴向腎俞穴左右推壓二至三下。此法有調理脾胃、陰陽與疏通經絡之功。

此病看似平常,但如不加重視、及時治癒,遷延失治就會影響小兒的營養和生長發育,形體日漸消瘦,可轉化成疳症。

預防重於治療。平時我們餵養小兒,應注意調節飲食。定時定量餵食,選擇易於消化和富有營養的食物。此外,掌握小兒的正常飲食規律,隨着年齡的遞增,注意其數量的供給。斷乳前後,逐漸增加各種輔助食品。

熱門文章

食物中毒|50歲男子用 隔夜飯 炒飯險喪命 器官衰竭入ICU 醫生:6類食物不宜隔夜食
03-26
產後脫髮 點解決?1招助妳重拾魅力 成為髮量大富翁
04-01
蘋果水 好處多多 10種搭配煮法輕鬆飲出好氣色|養生壺食譜
03-27
母愛偉大 | 馬來西亞發生連環 車禍 釀三亡四傷 34歲媽媽捨身護住3歲女兒
04-01
屯門男 當眾跪妻認錯隨即變臉:「老婆對唔住啊...你贏晒啦」 網民同情女方:情緒勒索!
04-01

茯苓 湯/茶/粥/糕點食譜 調理脾胃一流!
2025-04-01
小兒 鼻敏感 |8歲童鼻敏感常引發感冒 中醫:把握2-16歲黃金治療期
2025-03-31
小兒 濕疹 |1歲幼兒加固脾胃濕熱引發濕疹 中醫教6招預防濕疹方法
2025-03-24
小朋友 陰虛 有6大特徵!中醫教5招助幫助調理 | 附「養陰水」食譜
2025-03-20
春分|忽冷忽熱精神差宜養肝 促進小朋友睡眠 棗仁安神湯 |註冊中醫師李耀培
2025-03-17
春天食療|春天是養肝最佳時機 醫解構:宜少酸多甘 附2大簡易食療護肝|親子健康
2025-03-17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