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學閱讀│孩子專注力只有十幾廿分鐘,但想像力是超出時限│黃秉華
2021-04-11
閱讀對孩子成長是好的,傑出成就的科學家在10歲之前已經自學閱讀比成年人還多的書,不過,這可能是個別突出的例子,據研究所得,小學三年級學生專注一事的時間不超過10分鐘,差不多到了升中階段,經過課堂培訓,以及考試的要求下,孩子的專注力才可達到25至30分鐘。如果想孩子學得更多,閱讀得更多,我們需要花一點心思。
上世紀60年代,巴西的教學部發現,巴西的孩子很用地學習物理,起步要比美國為早,可是成效不見顯著,原因是課程安排很沉悶,沒有帶出物理學引人入勝的一面,於是學生興趣大減,最終變成負擔。後來總結經驗,提出首要之務是培養學生興趣,營造快樂學習氣氛。
呆板教學方法是不行的,死記硬背的學習,只會出現沒有方向的記憶,引導孩子多閱讀不同書本,要從孩子不同的好奇心入手。很多家長會問,對於初小學生而言,究竟告訴孩子一個正確的科學常識答案,還是任由他們隨意想像,但不符合科學的定義,兩者誰更重要?其實,科學和想像力並不矛盾,因為科學是需要想像力的,沒有想像力人類不可能登陸火星,如果這個世界一直都是依賴過往的常識,公認的標準答案來從事發展的話,我們肯定沒有今天的科學進步。
適當的提供科學知識,可以為孩子的想像力提供素材,不過,下一步不是要孩子隨時隨刻,準確把答案背出來就是好的,這反而是扼殺了他們天馬行空,想出前人沒有想過的東西。傑出的科學家從小都有不甘於答案的心態,例如愛因斯坦便是想出牛頓之外的宇宙定律可能性。
當然,我們不是為了培養孩子做牛頓或者愛因斯坦,不過,我們需要孩子有創新能力,這是目前科技主對經濟下的一個時代要求,重覆性工作可以由智能技術設備取代,未來最珍貴的人力資源就是創造力。
前文所說,孩子的專注時間不過十幾二十分鐘,你怎可以超過機械學習的能力呢?這一點值得家長們留意。
作者:黃秉華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