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課︳研究:家長全面支援 學生網課自我效能高

2021-03-31


^羅陸慧英(左)建議,學校可建立家長溝通渠道,讓他們了解學校的網上學習安排和期望。 (港大提供)

在新冠疫情下,全港學生逐漸習慣以網上形式學習。香港大學教育學院研究發現,家長對學生網上學習管教行為,主要分為四大類型,其中「全面支援型」家長,較常與教師聯絡且與子女關係良好,對學生網上學習帶來自我效能感等正面影響。團隊建議家長多與子女、教師及學校溝通。記者袁嘉詠

港大研究分析家長在學生網上學習期間的管教行為,對學生身心靈健康及福祉的影響。教育應用資訊科技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羅陸慧英指,沿用六至七月學校停課期間收集的數據,成功把一千一百份中小學家長的問卷,與學生問卷匹配,進行關聯分析。

研究指出,家長在停課前及停課期間,與子女和教師的互動情況,主要分為「極低度參與型」、「親子溝通型」、「親子管教型」及「全面支援型」共四個類型,其中「全面支援型」家長會高度參與各項支援,常與子女和學校互動,親子及家校關係良好,同時,其壓力及對停課影響子女福祉的憂慮亦愈高。

對復課憂慮較少

研究發現,網上互動學習頻率、對復課的憂慮及有否網絡欺凌經歷,是主要影響學生身心健康的因素,羅陸慧英指,當家長自覺與子女關係愈親密,以及參與學校活動愈多時,學生認為從網上學習中獲益愈多,如在網上學習自我效能感、數碼能力技能、數碼學習工具實用性等範疇,均有正面影響,亦不憂慮恢復面授課堂;若未獲得良好學習自我效能感,學生對復課有較多憂慮。

數據顯示,分別有近三百名及近二百名中小學生,曾在網課期間遭受網上欺凌,羅陸慧英指,教師愈常使用即時通訊軟件進行教學及溝通,學生參與網上互動學習頻率愈高,同時經歷網絡欺凌機會亦愈高,但她強調結果並非因果關係,「這反映教師在發現出現欺凌問題時,更可能主動溝通。」同時,研究發現教師設計及實踐網上教學的自我效能感愈高,學生對復課的憂慮愈少。

羅陸慧英建議,家長應多與子女、教師和學校溝通,了解學校的網上學習安排和期望,多留意子女學習及情緒狀況,給予支持和鼓勵,更有助子女保持身心健康和福祉,而學校亦應就網絡危機的處理方法,加強教師培訓。

星島日報授權轉載

熱門文章

財政預算案︱2500元 學生津貼 削減機會高 庫房年省20億 教評會指助滅赤「學界有責」
02-21
前小學校長陳奕鑫詐騙學校27萬還賭債判監6個月 官指違反誠信案情嚴重
02-21
暑期活動2025| 聖保羅男女暑期學校 10天寄宿體驗 開始接受報名 全英課程音樂/創意解難/體育/價值觀
02-21
陳凱琳為6歲大仔安排盛大生日會擺烏龍泡湯 乖巧囝囝6字反安慰媽媽
02-22
吳鎮宇16歲兒子吳費曼留微捲髮型 面部肥腫體重近200磅 曾自爆有病
02-19

前小學校長陳奕鑫詐騙學校27萬還賭債判監6個月 官指違反誠信案情嚴重
2025-02-21
暑期活動2025| 聖保羅男女暑期學校 10天寄宿體驗 開始接受報名 全英課程音樂/創意解難/體育/價值觀
2025-02-21
財政預算案︱2500元 學生津貼 削減機會高 庫房年省20億 教評會指助滅赤「學界有責」
2025-02-21
教育熱話|考評局轉虧為盈 錄277萬元盈餘 獲政府補助近3900萬元
2025-02-20
教育熱話|學生資助貸款本學年至今「走數」近億元 一項計劃拖欠率逾5%
2025-02-19
科大與英美醫學院合作 籌建 香港第三間醫學院
2025-02-18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