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課︳研究:家長全面支援 學生網課自我效能高

2021-03-31


^羅陸慧英(左)建議,學校可建立家長溝通渠道,讓他們了解學校的網上學習安排和期望。 (港大提供)

在新冠疫情下,全港學生逐漸習慣以網上形式學習。香港大學教育學院研究發現,家長對學生網上學習管教行為,主要分為四大類型,其中「全面支援型」家長,較常與教師聯絡且與子女關係良好,對學生網上學習帶來自我效能感等正面影響。團隊建議家長多與子女、教師及學校溝通。記者袁嘉詠

港大研究分析家長在學生網上學習期間的管教行為,對學生身心靈健康及福祉的影響。教育應用資訊科技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羅陸慧英指,沿用六至七月學校停課期間收集的數據,成功把一千一百份中小學家長的問卷,與學生問卷匹配,進行關聯分析。

研究指出,家長在停課前及停課期間,與子女和教師的互動情況,主要分為「極低度參與型」、「親子溝通型」、「親子管教型」及「全面支援型」共四個類型,其中「全面支援型」家長會高度參與各項支援,常與子女和學校互動,親子及家校關係良好,同時,其壓力及對停課影響子女福祉的憂慮亦愈高。

對復課憂慮較少

研究發現,網上互動學習頻率、對復課的憂慮及有否網絡欺凌經歷,是主要影響學生身心健康的因素,羅陸慧英指,當家長自覺與子女關係愈親密,以及參與學校活動愈多時,學生認為從網上學習中獲益愈多,如在網上學習自我效能感、數碼能力技能、數碼學習工具實用性等範疇,均有正面影響,亦不憂慮恢復面授課堂;若未獲得良好學習自我效能感,學生對復課有較多憂慮。

數據顯示,分別有近三百名及近二百名中小學生,曾在網課期間遭受網上欺凌,羅陸慧英指,教師愈常使用即時通訊軟件進行教學及溝通,學生參與網上互動學習頻率愈高,同時經歷網絡欺凌機會亦愈高,但她強調結果並非因果關係,「這反映教師在發現出現欺凌問題時,更可能主動溝通。」同時,研究發現教師設計及實踐網上教學的自我效能感愈高,學生對復課的憂慮愈少。

羅陸慧英建議,家長應多與子女、教師和學校溝通,了解學校的網上學習安排和期望,多留意子女學習及情緒狀況,給予支持和鼓勵,更有助子女保持身心健康和福祉,而學校亦應就網絡危機的處理方法,加強教師培訓。

星島日報授權轉載

熱門文章

升中派位2025︱全港英中學額9720個 平均4.75人爭一位 校長倡選校可較進取
04-10
王錦輝中小學 小一簡介會驚現高價黃牛票 學校回應:將在網上分享內容 杜絕黃牛
04-12
教育局削下學年幼稚園資助額1.1% 議員料學校會申請加學費
04-10
北上注意|強對流暴風雨料周六殺到 香港往返廣深珠客船幾近癱瘓(附時間表)
04-12
搭飛機坐窗口位拒絕讓座男孩 女子被拍片批評「無同理心」壓力過大被逼辭職
04-11

王錦輝中小學 小一簡介會驚現高價黃牛票 學校回應:將在網上分享內容 杜絕黃牛
2025-04-12
公營大學自資部門修例後過渡 港專:冀政府保持公平競爭
2025-04-11
學界商界政界齊撐 首屆 公民教育 計劃成果豐碩
2025-04-11
教育局削下學年幼稚園資助額1.1% 議員料學校會申請加學費
2025-04-10
DSE|考生與監考員為 手錶 爭執 男生怒轟監考員一要求違規:「搞到我用咗好長時間平伏返心情!」考評局回應事件
2025-04-09
DSE2025 | 數學科試題答題簿被上傳「小紅書」 考評局:嚴肅跟進
2025-04-08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