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育兒|「宅不宅」由得我?|苗延琼

2021-03-26


Ada自中四開始就不肯上學,後來媽媽替她找來私人補習,希望她可以報考大學入學試。「最近這年因為新冠肺炎,順理成章不用上學,Ada很開心!」媽媽說。「你平日在家做些甚麼?」我問Ada。「我愛上網、看書、繪畫等。」她說。「疫情紓緩後,你也不想回學校嗎?」我問。「媽媽替我請了補習老師,我並不需要上學。」她答。「你不能跟同學一起玩,不是很可惜嗎?」我問。「我不喜歡跟人相處。」她露出了不耐煩的表情。我嘗試細問,但她並沒有被欺凌的經歷。「跟人相處很麻煩,一個人自由又舒服。」她續說。

父母是孩子第一個最重要啟蒙的人,言談身教將成為孩子的內隱學習。但孩子需要在群體中長大,在跟友儕遊戲中培養人際關係的基本能力。事實上,人的社會化,也是由同儕群體間形成,而不止是父母家人。青少年時期,同儕的影響比父母更大。新冠疫情期間,孩子失去的不止是課室內的學習,更重要的是孩子間的互動。研究發現,小時候不會跟別人玩的孩子,長大後只能跟電腦玩。因為只有電腦是沒有生命的玩伴,才可以忍受不懂與人相處的孩子。難怪不少患有自閉症的孩子,只能沉迷打機。

在家當然自由自在,在學校相對有很多規範。在家可以對父母和傭人作出任意的抱怨和唾罵。在學校,同學可以選擇不跟你做朋友。我勸告Ada的媽媽,若孩子一直都不肯上學,也要在疫情紓緩後出外做義工,如替小朋友補習等。孩子跟別人互動,就是讓他通過觀察、模仿、角色替換而帶來人際間的體驗和學習:「識人顏色,知人喜怒」,這是孩子將來立身處世的重要能力之一。

孩子在學校有規範,也令他們可以學習容忍,即使是負面情緒,也要跟它們相處。這些就是EQ,也是生活幸福和事業成功的重要基石。最後,我想說,孤寂的人生會使孩子思想偏激,我們見過的好幾個冷血殺手:林過雲、鄭捷、美國校園槍擊案的兇手……當中不少都是孤僻沒有朋友的「宅男」,我們對「宅」可以掉以輕心嗎?

電郵:info@drmiao.com.hk

作者:苗延琼,私人執業精神科專科醫生,育有兩子

星島日報授權轉載

熱門文章

子女即將踏入青春期 家長必學12個方法維持良好親子關係
08-08
自律 是自我負責的過程|我們不只是老師
05-11
【拜年如何叫親戚?】認住關係圖
02-01
7歲仔突發高燒無法行動被誤診流感 媽媽機警回想1事 救子一命
05-10
劉德華 罕見分享愛女日常 12歲劉向蕙校內「炫父」暖心舉動獲讚乖女
05-05

蒙特梭利 | 讓真正的蒙氏教育走進家庭 開闢育兒新里程
2024-04-08
自律 是自我負責的過程|我們不只是老師
2025-05-11
別讓網絡吞噬珍貴的親子時光|梁紀昌
2025-05-10
親子教養︳學習北極因紐特人爸媽如何教子女 3招培養孩子控制憤怒 少發脾氣
2025-05-09
為何這一代的孩子那麼容易感到 無聊 ?|何基佑
2025-05-07
「要不是因為你,我早就和你爸離婚了」|曾心怡臨床心理師
2025-05-06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