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疾病│婦女必經之痛 中醫藥防患

2021-03-11


女性其實或多或少都會有婦科病問題,症狀輕微的靠藥物可治,或改善生活習慣而順利康復,嚴重的則影響生活。其中一個常見婦科病是痛經(俗稱經痛),甚至有部分女性由月經初潮起便出現經痛。究竟如何才能防治這種難以避免的「必經之痛」?

凡在經期前後或來經期間,腹部及腰部疼痛,甚者劇痛難忍,並伴隨月經周期而發作者,即為痛經。痛經一般可分為兩類:生殖器官並無器質性病變者,稱為原發性痛經或功能性痛經,經常發生於月經初潮後不久的未孕年輕女性;因生殖器官的器質性病變所引起者,為繼發性痛經,常見於子宮內膜異位症、急性或慢性盤腔炎及子宮頸狹窄阻塞等病。

痛經多見於精神緊張、感覺過敏、體質虛弱或慢性疾病患者。因經血滯留、子宮內膜排出不暢,致使子宮肌層發生痙攣性收縮引起子宮出血而痛經。研究表明,子宮內膜和血內前列腺素含量增高,是造成痛經的一個決定性因素,其次也受精神及神經因素影響。

中醫藥學對痛經的記載最早見於《金匱要略‧婦人雜病脈症並治》,中醫亦稱本病為「經行腹痛」,治療以止痛、調理衝任二脈氣血為主。中醫學認為,痛經是由於氣血運行不暢所導致。若經期時受寒吹風、飲食生冷,或情志不佳,使肝鬱氣滯,以致「不通則痛」;或氣血不足,大病久病之後,氣血雙虧;或素體陽氣虛衰,血運乏力,經行滯頓;或素體虛弱,肝腎不足;或房勞過度,致精虧血少,衝任欠缺,故行經之後血海空衰,胞脈失養,以致「不榮則痛」。

一般痛經可按體質簡單分為三型:寒濕凝滯、肝氣鬱結、氣血虛弱。寒濕凝滯者在經前或來經期間小腹有冷痛感,甚至腰脊痠痛,按揉腰腹也無法改善,使用熱水袋或暖包則可緩解不適,一般經血色暗,常伴血塊。對於這類證型,中醫治療以散寒利濕、溫經止痛為主,平常食療上亦可多吃溫熱通經的食物,倒如薑、葱、蒜、薑黃等。

肝氣鬱結者在經前或來經期間會出現小腹脹痛,脹甚於痛,兼見胸脅乳房脹痛,或經前煩躁易怒,這表示身體內的氣機不通暢,通常與情緒因素相關,平常思慮過多、情緒壓抑、工作壓力太大等原因,均可導致肝氣鬱結。對於這類證型,中醫治療以疏肝理氣為主,而平常調護上除了盡量保持心情舒暢、適當運動外,亦可以合歡花、枸杞子、玫瑰花若干,以開水沖泡代茶飲用,有助疏肝理氣。

氣血虛弱者一般以小腹綿綿作痛為主,按揉腰腹可使疼痛減輕,其經血淡而清稀,平常精神較差,容易感到倦怠,經常上氣不接下氣,這都是「氣虛」的表現。對於這類證型,中醫治療以培補中焦、益氣養血為主,平時亦可多食用黃芪、黨參、白朮、熟地、杜仲、牛肉、羊肉、胡椒等甘溫益氣補陽之品。除此之外,也可通過熱敷或按摩關元及氣海穴來改善不適,關元及氣海穴分別位於肚臍正下方兩根手指和四根手指距離的位置,能幫助緩和痛經症狀。

痛經為常見的婦科疾患,中藥和針灸結合對治療痛經的療效較為滿意,不僅止痛作用顯著,更可改善全身症狀,調整內分泌功能及月經周期。

患者平常亦應注意經期衞生,避免重度的體力勞動、劇烈運動及精神刺激,亦應避免游泳、過食生冷辛辣食物,以防止受寒。痛經原因甚多,必要時可作婦科檢查,明確診斷後施治。

星島日報授權轉載

熱門文章

生風癩元兇:21種含水楊酸食物 容易引發 蕁麻疹
01-08
鼻敏感|網傳熱水蒸氣 通鼻 塞方法真有效?兒科醫生:治標不治本!5個緩解鼻塞的方式
01-14
兒童飲食|食 早餐 助提升學習表現 營養師拆解2款常見早餐的升糖指數
01-15
墮充氣城堡死亡陷阱 江西5歲男童被勒頸窒息亡
01-18
粉嶺公屋鐵閘疑有「 踩線 」記號 街坊驚驚:我家門都有「C」字
01-20

流感| RSV疫苗 或出現早產、妊娠高血壓、吉巴氏症等副作用 劉宇隆:長者孕婦應先諮詢醫生
2025-01-20
白飯 存放不當會滋生惡菌 或致食物中毒?即睇正確儲存白飯方法!|食物安全
2025-01-19
朱古力瘤 | 中大研究:乾眼症抑制劑 可用於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症
2025-01-17
中大醫學院研究:腸道益菌產生的短鏈脂肪酸 能提升免疫力 對抗流感
2025-01-17
瘦身|營養師列13款低脂/無糖/低糖 朱古力 飲品名單 暖身不怕肥
2025-01-17
8旬伯伯 煮飯 被魚骨刺傷 細菌感染需截指保命 醫生教處理海鮮5大注意事項
2025-01-17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