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惡疾 | 頻現重症新個案 糖人養胰防惡化

2021-03-01


糖尿病是本港常見都市慢性疾病,近年有年輕化趨勢,新症個案更不斷增加,而據醫管局公布最新統計數字顯示,新症的四點一萬名患者中,近60%為中年人,病情一般亦較嚴重。胰臟有助調節血糖維持正常水平,糖尿病人應積極保養胰臟,以防胰臟功能衰退,同時亦有助於控制血糖,預防引發更嚴重的併發症。

胰島素阻抗

普遍來說,香港人一般於五十歲前較少有固定健康檢查的概念,若發現自己有血糖過高問題時,很大機會已屬於糖尿病比較嚴重的狀況,譬如對胰島素的敏感度變差,無法令血糖維持於正常水平。

甚麼是胰島素?它是由胰臟分泌至血液裏的荷爾蒙,能令葡萄糖從血液中進入體內細胞,成為細胞活動的「燃料」,以維持血液中葡萄糖的正常水平,當胰島素分泌不足,就有機會產生高血糖問題。另一情況則是患者出現胰島素阻抗,就是細胞對正常濃度的胰島素的反應不佳(對胰島素敏感度下降,如本來只需要一個單位就夠,現在則需要兩個,甚至更多),無法產生應有功能令血糖水平回復正常。因此,家庭醫生林永和特別提醒大家,要防治糖尿病,絕不可忽略胰臟的保養。

中年患者趨增

二型糖尿病患者一般都有胰島素阻抗問題,林醫生指,若胰島素抗性長期未能獲得改善,患者的血糖也會愈來愈難控制,嚴重時甚至可引致不同併發症,例如糖尿眼(可致失明)、腎功能衰退等,同時或會加重胰臟負擔,長遠影響胰臟健康。他提醒,患者的自我管理非常重要,尤其中年人更別掉以輕心,根據醫管局統計指,上年度有一半患者是六十五歲或以上,而近60%的新症,是四十歲至六十四歲的人士,糖尿病年輕化趨勢實不容忽視。

肥胖危機

林醫生表示, 造成胰島素阻抗的原因很多,包括過度肥胖,尤其是過多脂肪儲存在肝臟、慢性壓力、休息不足、長期慢性發炎,以及飲食習慣不良等。林醫生稱,要穩定血糖、控制糖尿病病情,改善胰島素抗性十分重要,除了服藥外,亦需要從日常生活管理及飲食 手,以減輕胰臟負擔,加強保養。

正確保養之道

1. 避免血糖飆高︰每天控制碳水化合物及糖分的攝取量,多進食菜蔬、瘦肉類等,有助維持血糖水平穩定,並可減低致胖風險,幫助改善胰島素阻抗。避免進食過量甜食、煎炸及油膩食物,以減少糖分及油脂攝取量。

2. 多吃低GI食品︰GI即升糖指數,是用來量度各類含碳水化合物(醣質)的食物,經人體在進食後對血糖影響程度的數值,從而顯示食物對血糖的影響程度。高GI的食物如白飯、白麵包等,較易消化而轉化成葡萄糖,所以容易令人體出現高血糖,相反,低GI的食物如糙米、意粉等,轉化速度較慢,血糖升幅亦比較少。

3. 充足睡眠︰長期睡眠不足及質素欠佳,可影響胰島素分泌,而長時間壓力太大,也會降低胰島素敏感度。因此,適時減壓及適當休息十分重要。

4. 保持運動量︰避免久坐,建議每星期進行三至四天,每次約三十分鐘的帶氧運動有助維持正常體重及燃燒脂肪,而阻力訓練則可增加肌肉量,有利穩定血糖。

5. 勿忘護肝︰當腸道吸收糖分後,會先輸送至肝臟儲存成肝醣,再慢慢釋放至血液中。若肝臟機能不好,可能會造成太多糖分進入血液,使血糖飆血。血糖飆高後,胰臟又必須分泌更多胰島素來降血糖,如此或會增加胰臟負擔。

6. 戒煙防癌︰除了糖尿病有機會增患胰臟癌風險外,吸煙、飲酒、慢性胰臟炎亦是風險因素,總括言之,飲食大吃大喝、不良生活習慣,都會損害胰臟健康。早期胰臟癌可做手術切除癌腫,但中期至晚期患者只能靠電療、化療輔助治療,復發機會高,現時的標靶藥物有助控制病情,延長生存期。


^家庭醫生林永和

撰文:安格斯
部分圖片:星島圖片庫

星島日報授權轉載

熱門文章

兒童鼻敏徵狀或致嚴重健康問題?專家: 一招及早處理避免惡化!
03-12
兒童性早熟| 8歲過胖女童來初經 驚覺 性早熟 阻礙身高發展 醫生警告:這類飲食恐讓孩子提早發育!
03-26
杭州13歲男生過度進補 反加速骨骺線閉合 影響發育長高 | 附5招助生長發育
03-12
孫慧雪再次遇到「極品工人」 新姐姐突然玩失蹤 涉「洗黑錢」被通緝
03-30
這款 咖啡 100%有毒! 醫生警吿:可致中風甚至死亡 有6症狀即求醫
08-02

挑食 惹禍!5歲女童反覆腹痛2周 求醫驚見腸道全阻塞「宿便積滿肚」
2025-03-28
隔夜餸 沒營養兼有毒?營養師分享正確保存+加熱方式|食物安全
2025-03-27
兒童性早熟| 8歲過胖女童來初經 驚覺 性早熟 阻礙身高發展 醫生警告:這類飲食恐讓孩子提早發育!
2025-03-26
食物中毒|50歲男子用 隔夜飯 炒飯險喪命 器官衰竭入ICU 醫生:6類食物不宜隔夜食
2025-03-26
功能醫學之父分享 提升免疫能力 5大秘訣 讓免疫系統保持活力
2025-03-26
中大發現抗病毒藥新研發靶點 有效減低病毒感染發病程度 如新冠、流感
2025-03-24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