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系列三】孩子唸IB = 爸媽學放手 — IB難讀嗎?
2016-04-26

近年,本港的中產家長開始追捧IB,連帶一些專於主流的直資學校也相繼轉向。大勢如是非因外國月亮特別圓,IB整體上由外國人主導的課堂不如中國人般嚴謹——中文字寫出界要圈、字母不掂線又要圈——令孩子放學時書包裏滿載挫敗。相反,IB老師常鼓勵孩子多試多探索,主動學習、天天向上,視為IB相對主流課程「容易」之處,但是,出身自傳統學校的爸媽,要轉營當IB生的爸媽卻不如想像容易……
1968年,世界動蕩處處,時任瑞士日內瓦國際學校校長Marie-Thérèse Maurette想出一套可以提倡和平的教育法,是為IB的原型,至今全球共4,335所學校選用IB學制。李太的一對子女都是滬江維多利亞學校的學生,哥哥11歲半,去年8月剛升上MYP;妹妹8歲,在唸PYP。
唸好IB首先要語文好
「睇小孩的性格、語言天分,英文底子打得好,會接收得快些,同時也要喜歡語文和寫東西。」李太是全職主婦,同一課程,兩孩的學習路不盡相似,多年觀察兩孩得出上述結論。她說不是特別有語文天分的兒子顯得辛苦些,但PYP時仍很開心,升了MYP就有點乏力了,開學七個多月,還在適應中。
少點為做而做的課業換來李太一家多點三代同遊的親子時光,
一般而言,PYP課程會要求學生藉大量閱讀、多寫打好語文基礎:「兒子開始時很差,Spelling、Grammar都有問題,但老師的取向很relax,甚麼都不會改、不會執,可能他寫的只有一半睇得明,但沒所謂,老師鼓勵他寫,結果他好喜歡寫文章」,後來上了Grade 3、4,老師才開始認真處理串字、文法的問題,若然執着對錯,家長定會天天抓狂。
相關文章:【IB系列二】自主學習 跳出傳統框框
【IB系列一】小學中學課程大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