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系列一】小學中學課程大不同
2016-04-18
近年,IB(The 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Diploma Program,國際文憑課程)課程受到不少想為孩子學習路鬆縛、或者想讓下一代有更濶出路的家長追捧,視為香港主流教育以外的另一出路。到底通往IB之路是怎樣的?選定了修讀IB之後是否自始就要「從一而終」?讓孩子轉讀IB,真的可以逃離香港主流教育下,「功課多到做唔晒」的陰霾?
由國際文憑組織IBO設計的IB課程跟我們既有的中、小學概念不同,而是按次劃分為:
- 讓3至12歲學生修讀的PYP(Primary Years Program);
- 讓11至16歲學生修讀的MYP(Middle Years Program);
- 讓16至19歲學生修讀、相當於香港中學文憑試DSE的DP(Diploma Program);
- 同為16至19歲學生修讀的職業相關課程(Career-related Program)
不過,無論哪一課程,IB強調的是學生主動探究、學會融會和整合知識,藉以訓練批判思考能力和創意,成為國際公民。因為功課大都不設標準答案,所以是一套學習效果視乎學生的興趣、能力多寡的學習法,且不時要跳出課堂甚至校園尋找答案。
小題:PYP重學習基本功
PYP相當於香港幼稚園和小學的九年學習時間,其三大主要學習領域包括:我是誰、我身處哪個時代和怎樣的社會、世界是怎樣運作的。PYP並讓學生廣泛掌握基本知識,在指導下發掘學習主題以及找尋材料的方法和態度,同時培養其回應命題的能力,學會自處和表達,以立足當下及將來。
PYP的主要科目包括語文、數學、社會、科學、體育、藝術、個人成長和社交,跟主流小學課程相近,但在PYP裏沒有TSA也不設操練,學生需要接受開放式題目的「挑戰」,以相當於小三的Grade 3數學題為例,學生要回答「幾何是甚麼」類概念式問題,或者要比較數㯫和圖表、寫出結論等,讓老師全面評估其理解和融會貫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