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浸大推網上認知行為治療計畫 助社交焦慮患者克服恐懼

2021-01-18


社交焦慮是常見的心理健康問題,但患者往往抗拒治療,令生活受到影響。浸會大學推出「自在社交」網上認知行為治療計畫,結合線上及線下服務,並採用虛擬實境技術,讓患者練習日常社交及面對陌生人,以克服恐懼及焦慮。研究團隊正招募六百名十八至七十歲患者免費參與,期望讓參加者的社交生活重回正軌。

社交焦慮在世界各地都很常見,患者接觸陌生人或於公眾地方時,會表現不成比例的恐懼和焦慮,例如求職面試前連續數日失眠,或很抗拒面試,影響日常社交接觸。有機構於一五年統計,香港約有二十四萬個患者,但精神科醫生及臨床心理學家合共只有約一千個,未能應付龐大需求;患者也抗拒治療,只有約百分之九會尋求治療。

有見及此,社會工作系副教授潘佳雁領導的研究團隊在去年開展「自在社交」計畫,並於今年正式向公眾推出為期十三周、結合線上及線下輔導的治療服務。當中有九星期是線上服務,患者每周透過網頁或手機應用程式參加一節單元,例如觀看個案示範影片、做練習及自我評估,了解為何會出現焦慮,以及如何放鬆。

線下服務包括三次面談及兩次電話跟進,其中兩次面談採用「虛擬實境(VR)暴露治療」,讓患者體驗五個日常社交情境,包括「參加求職面試」、「做口頭報告」、「上司評估工作表現」、「提出反對意見」及「在公眾地方喝飲品」。這些情境模擬真實環境及使用真人影像,患者戴上VR裝置後可與人物互動,嘗試應付緊張及焦慮,治療師及輔導員亦會提供協助。

計畫專門為港人設計,影片及VR暴露治療都採用廣東話,題材也以本地文化為背景。潘佳雁指,線上治療彈性大,患者可按個人步伐進行,VR暴露治療成本較低,方便治療師掌握治療內容,成效不比實境治療遜色,「特別適合不想被社會標籤或無法負擔傳統面談輔導服務的人士。」

研究團隊目前正招募六百名十八至七十歲的患者免費參與,他們須先透過網上登記,經初步評估及面談,並確定有社交焦慮;團隊亦打算在將來為約百名本地心理健康專業人士提供培訓。

預計在二三年完成的「自在社交」計畫,獲研究資助局研究影響基金和浸大資助超過六百萬元,並得到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心理學系研究人員提供意見,及與本地社福機構利民會和明愛全樂軒合作。

星島日報授權轉載

熱門文章

IBDP入本地大學|本地學額下跌! Non-Jupas 申請途徑、選擇、四大部署準備|Edward Law
01-15
嘉諾撒聖瑪利書院125周年開放日 1.18-19一連2日 設工作坊及校園導賞
01-14
【Vivi Mama】點寫幼稚園求位信好?(附求位信sample)
09-06
伍文生16歲大女五官深邃 白淨甜美 與童顏爸爸似兄妹多過似父女
01-10
外婆如廁黃埔兩幼童走失 僅穿薄衣短褲 街坊憂:天氣咁凍着成咁!
01-12

大專|8大非本地生加學費 中大增約23%最多 港大STEM學院學費21.8萬元「最貴」
2025-01-13
理工大學|18研究項目 獲研資局資助逾9000萬
2025-01-10
大專︱高等教育STEAM課程修讀人數較10年前增26% 下學年將辦至少14新課程
2024-12-23
浸大在機場設「未來影院」讓訪客「遊歷」40個文化遺產
2024-12-19
教大研發「高效教學法」 榮獲QS全球教學創新大獎銅獎
2024-12-19
假學歷︱內地「黑中介」偽造學歷助客戶來港 保安局:25人涉案被捕 3人罪成
2024-12-19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