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錫輝談教育】有一種幸福叫…放手
2016-04-12
訪問吳錫輝,多少帶點私心。早前他與馬時亨及方健儀主持的電視節目《望子成才》,走訪多間英國頂級大學,令時刻想方設法讓子女「贏在起跑線上」的父母們包括筆者趨之若鶩,一心想向他討教教仔經。
吳錫輝兩名兒子學業出色,分別在英國頂級學府修讀寫作碩士及法律學士,羨煞不少家長。香港大學英國文學系畢業的吳錫輝,在港台做了三十三年,位至副廣播處長。太太鄧藹霖亦是著名電台主持,如今則變身親子專家。不過兒子成材,夫婦倆都交過不少「學費」,從失敗中領悟道理。「鄧藹霖現在成日叫人唔好打仔唔好鬧仔,但大仔曾被她打到流鼻血,用今日的話說就是怪獸父母,只不過我們是耆英版。」吳錫輝笑說。
吳錫輝在港台工作33年,從播放英文歌的主持,位至副廣播處長,於06年在港台退休。
大仔有讀寫障礙,但當時社會對這問題認識不深,只以為棒下出叻仔,「下午六點三做功課做到凌晨一點三,阿媽燥火起來便打。」,直至發現親子關係破裂,才謀求改善方法。「父母與子女的關係要若即若離,最重要是Let go(放手)!」要望子成才,原來與逝去的感情一樣,既是留不住,唯有順其自然,皆因有一種幸福,叫放手。
鄧藹霖教人教仔大家可能聽得多,作為丈夫的吳錫輝版本,正好作為引證。「大仔三年級時畫了一幅巫婆的畫,寫上『這是我媽媽』,這時我們才知道問題有多嚴重!」
十多年前,無人知道何謂讀寫障礙,吳錫輝與鄧藹霖只知道讀喇沙的大仔成績差又無記性,只能用傳統的「又打又鬧」希望有改善,無效之餘還見到大仔控訴般的圖畫,如同當頭棒喝,「多年後鄧藹霖寫書教人教仔,叫《會笑的媽媽》及《女巫笑了》,都是這個原因,又打又鬧一定無用。」
鄧藹霖近年主力到各區進行親子講座,分享育兒心得,主張教仔應有「四不」,即不打、不鬧、不恐嚇、不黑面,「因為衰過,咪識教人唔好做。」吳錫輝說。
夫婦倆當時即替大仔轉讀國際學校,成績不但突飛猛進,親子關係更大有改善,連帶細仔都入埋國際學校,順利升讀英國的大學。吳錫輝笑言,國際學校的生活,不是所有家長都會適應,「起初十分不習慣,兒子三點半放學,六點半就做完功課,原來國際學校規定在課堂上已完成八成功課,不會要求學生在家做太多。」
見下頁:GCS考到全部A也不代表牛津會取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