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健康】我們有給予情緒表達的機會嗎?│黃詠詩
2021-01-04
近年很流行說”it’s okay to be upset”,我們都鼓勵孩子以至成年人表達情緒,但現實生活中,我們有做得對嗎?今年在家的時間很多,我也和大家一樣在家中看了叱咤頒獎禮,後來見到很多人在討論,Mirror的Anson Kong因為失落了新人獎而面有難色,有人說他沒風度,也有人說很難怪他失望。後來我看到花姐18年的訪問,說Anson 好想在叱咤得到男新人獎,看來他渴望了這一天很久很久,與夢想擦身而過的感受是怎麼樣,我們可以感受到那失落有多重。
在情緒調節的概念上,我們知道適量的情緒表達才是維持情緒健康的方法,情緒抑壓往往帶來反效果,與情緒病息息相關,不論是成年人和小孩子也是一樣。因此我們有了情緒教育,鼓勵孩子恰當地表現情緒。但現實是不是如此,我們有否依舊叫孩子輸了比賽不要哭、被人欺負不可怒、感到好辛苦不可訴呢?在面試中哭起來的孩子,是不是還是很難被取錄呢?
把情緒表現出來,常常會被視為不夠理智,這是情緒抑壓的一個根源性問題。除了社會的期望,我們也有着各種定型(stereotypes),例如男孩子不應該哭、「都咁大個人還未學會控制情緒嗎」,進一步否定了情緒的流露。適當的情緒表達與「胡亂發脾氣」不是相同的,中間其實有很大的空間,希望有一天我們的社會會容許大家不論成人還是孩子也可以表現情緒,讓下次我們一起說出「我想他這麼努力,現在一定好失望了」,讓今次失落了的人也感到溫暖。
作者:黃詠詩
其他文章: